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1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23日 20:21:02

  3.乐器演奏

  使幼儿能辨别各种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掌握一些常见的节奏型。在集体奏乐活动中,理解指挥手势的含义,知道如何与指挥者相配合。喜欢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变化的关系,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节奏型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能够注意并努力追求集体奏乐活动中的声音和谐和情感默契,以及与音乐相协调的演奏。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乐器进行再现性和创造性表现,奏出和谐、美好、有表现力的音响,在集体奏乐活动中,能使自己的演奏与集体相协调,与音乐相协调。

  4.欣赏

  能够形成一些初步的音乐舞蹈概念,知道如何从音乐、舞蹈活动中获取各种艺术的经验。对各种不同的音乐、舞蹈的形式、内容有广泛的爱好,喜欢与他人分享倾听、观赏及谈论音乐舞蹈表演的快乐。能够运用文学语言、美术造型、动作表演等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舞蹈作品的理解认识、想象和情感体验。

  总之,音乐教育是让幼儿在既美好又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学习、创作、表达和欣赏,以此获得身体、精神、个性、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二)美术

  幼儿的美术活动主要包括绘画、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美术欣赏等,其中绘画是基本内容。幼儿在美术方面应形成的美感主要从审美心理层次和不同教育内容来体现,具体如下:

  1.审美心理层次

  (1)审美的感知。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及其从静止到运动变化的内在生长驱动力,体验大自然的无限变化和运动;感受形状的大小、色彩的明暗在视觉判断上产生的对称感、平衡感;感受线条、色彩、形状的疏密、曲直、明暗所产生的节奏感;感受色调的统一和变化,空间的远近距离、姿态的动、静所产生的和谐感;欣赏艺术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性、夸张性和体验作品的意蕴。

  (2)审美的情感。对美术这一视觉艺术产生兴趣,并有积极投入的态度;能体验作品的线条、形状、颜色、质地;能产生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感觉和情绪,并表达这种感觉;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3)审美的创造。能使用线条、形状表现力度感、空间感、节奏感、和谐感;能使用主观色彩,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幻想;能使用象征性图式符号,加以组合变化,设计和表现有一定的独特性;能根据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发展、运动和变化,在作品中表现出生命的象征和意味;能根据一定的秩序和变化规律,发展构思、构图能力;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工具创作。

  2.幼儿美术内容

  (1)绘画。掌握线条和形状的基本变化(如:直线、折线、曲线和各种几何形体的变化),色彩的基本变化规律(如:基本色、间色等的冷暖、鲜浊变化等)以及一定的构思、构图能力等。

  (2)手工。掌握各种媒介物、材料的性质和使用,平面和立体形象的塑造,结构的变化等。

  (3)欣赏。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觉与情绪,体验作品美的形式等。

  (三)文学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中的主要心理功能有审美感知、审美理解、

  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及审美创造的意志行为几方面。所以幼儿应形成文学方面的美感如下:

  1.文学审美感知

  能感受鲜明生动、奇特幽默的文学形象;感受故事类作品情节的连贯和完整(开端一高潮一结局);感受作品真、善、美的意蕴;感受文学艺术语言在声音上的美感特色;感受诗歌、故事、散文、寓言等多种体裁的风格美。

  2.文学审美理解

  能在熟悉的作品中识别、找出令自己喜欢的音、词或短语;能识别明显的夸张、拟人和隐喻;能对熟悉的作品,如故事、诗歌分类;能比较生活原型和作品形象的区别;能形象地解释作品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理解和预测作品的完整形象及其发展;能对作品的形象进行情感匹配;能对作品的主题进行形象的理解和评价。

  3.文学审美情感

  能对文学活动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和持续的兴趣;个体的情绪能被作品的情感所感染,产生共鸣;能感受、识别作品中常见的情感、情绪模式;感受音色、语气、语调、语流节奏所表现的情感内容;能发现作品的有趣之处,产生愉悦感;能向现实生活中迁移文学情感,产生对周围情感态度的敏感性和同情心。

  4.文学审美创造

  能够运用、说出丰富的、形象的、具有隐喻功能的语词;能够运用、说出语言优美、句式均衡的语句;能够运用、说出富有美感的、连贯的一段话来表达所做、所见和所想的事物;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或仿编诗歌;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再造生动的文学形象;喜欢围绕原作品开展想象,进行扩编、续编和创编;也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地创造出有情有意的文学形象;能够按照情节发展,用有感情的声音、语言、形体和表情进行戏剧表演;乐于克服创造中所遇到的困难。'

  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应特别关注这一点。

  第三节  幼儿美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幼儿的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成人的教育影响和幼儿本身的认识能力提高所决定的。在幼儿时期,美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年龄小的幼儿往往就事物的单个属性去体验美,而年龄大的幼儿则从整体属性上去体验事物的美。例如绘画,年龄小的幼儿往往只注意到所画的物体或所用的颜色上,而不考虑物体造型是否准确、布局是否合理、色彩是否协调;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效果。幼儿晚期,他们不仅能够欣赏多种形态的美,并能分析一些美的性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美,在艺术活动中创造美。幼儿美感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