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阶段动作协调准确(完善化、自动化)
第四节 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一、保教合一,科学养育幼儿。
二、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章作业:有人认为,尽管幼儿缺少运动,但他们在身高、体重、认知等方面仍会有增长,有没有运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不太重要。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评价?
教学后记:本章知识不作重点,其知识易于理解,学生学习难度不大,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轻松,列举事例较多,学生兴趣所在,教学效果较好。
第六章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
教学目的
1、明确"认知、智力、知识、智育"几个关键词的概念。
2、掌握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
3、掌握智商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
教学重难点
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及智育的心理依据有效措施。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运动技能对幼儿具有什么作用?
(二)新课内容(出示预习提纲)
1、认知的概念?
2、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3、在幼儿阶段,智育的目标是什么?
4、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怎样?
5、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在教学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不至于遗忘?
6、对幼儿进行智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7、幼儿注意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果幼儿有这方面的表现,你应该给予什么建议,可通过哪些方法治疗?
(三)讲授过程
1、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
2、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7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3、在幼儿阶段,智商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4、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简单来说归纳为三个环节):(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应用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那么,根据这个规律,防止遗忘的方法是取决于正确的复习。而复习的方法可通过如下途径:A、.及时复习,经常复习;B、正确分配学习时间;C、复习方法应多样化;D、反复地阅读和尝试重现相结合。
6、对幼儿的智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有效措施有:A、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B、培养幼儿的感知观察力
C、培养幼儿注意力
D、培养幼儿忘记力
E、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7、幼儿注意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注意不稳定、易转移
方法:发展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意性,具体措施如:
A、学习活动多样,内容丰富;
B、学习内容的难易要适度;
C、积极的思维活动能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所以提问的方式能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提高注意的有意性;
D、建构良好的环境,消除分散注意的干扰因素,提高注意的效果。
本章作业:预习提纲中的2、5、6、7条
教学后记:
本章知识点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仔细,课堂气氛较好,互动也较多;同时,教师也举了很多实例,例如:讲到感知觉时,我引用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讲到注意时,我提问了"人能否一目十行" ;讲到思维时,引用了"础润而知雨,月晕而知风"等实例,从而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从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是可以的。
备注:
由于时间问题,下列几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第七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七章 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
教学目的
1、明确"认知、智力、知识、智育"几个关键词的概念。
2、掌握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
3、掌握智商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
教学重难点
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及智育的心理依据有效措施。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运动技能对幼儿具有什么作用?
(二) 新课内容(出示预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