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23日 20:21:02

  三、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含义--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监视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语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

  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三)观察的程序

  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四)有效观察的条件  "外门看热闹,内门看门道"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eg:确定目的和对象、制定计、准备工具等)

  2、做好观察记录(eg:描述性的文子、数字、等级记录、视听设备等)

  3、消除观察误差

  (五)几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1、轶事记录--eg: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可反映出)性格(孤僻还是开朗、合群)

  2、时间取样  eg: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观察。

  3、事件取样

  本章作业:

  1、教育的含义?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5、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6、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哪些?

  8、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学后记:

  本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较多,要想让学生短时间内牢固把握好,必须举实例加以分析说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上课的课堂氛围及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 明确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难点: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幼儿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二)新课内容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理解)

  广义上--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特征。

  狭义上--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里演变与扩展。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活动     简单、具体→复杂、概括

  (发展过程)   无意→有意

  笼统→分化

  零乱→形成体系

  三、心理发展的性质

  1、连续性与阶段性   eg: 2-3岁儿童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

  2、定向性与顺序性  eg;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3、不平衡性  有人大器晚成、有人智力超前

  4、差异性   eg;双胞胎(性格、气质不同,一个内向、一个外向)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

  (一)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年龄有关,但又不是完全由年龄决定;不是一个年龄一个样,一些特征可能只持续1年,有些可能持续4、5年。

  (二)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美国 ·精神分析理论家和精神分析医生:艾里克森Erikson、E、H、)于1950年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岁)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6岁)

  4、勤奋对自卑(6-12岁)

  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生成感对停滞感(25-50岁)

  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以后)

  △ 1、信任对怀疑(0-1岁)      eg:小孩不让陌生人抱。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eg:学会走路了。

  3、主动与内疚(3-6岁) eg:什么事都想自己来做,但又怕做不好,这时会产生内疚。(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 、幼儿的言语发展

  (一)词汇(幼儿的词汇通常都是身边接触的词。Eg、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