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7-15)(18)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0月12日 10:52:36

3.(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4.(1)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与献身精神; (2)热爱儿童; (3)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2.(1)儿童的学习应与现实情境相类似,以解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 习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将学习内容抽象化,脱离具体情境,而应呈现不同情境中的类似 问题; (2)这种教学过程与儿童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相类似,教师不是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教给 儿童,而是提出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支持儿童自主探索,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3)这种教学不采用独立的、脱离情境的测验方法,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法,在学习中解 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本身反映了儿童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效果,或是进行与学习(问题解决)过程 一致的情境化评估。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 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言语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个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 姿态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幼儿园是对 3~6 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
2.A【解析】裴斯泰洛齐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3.C【解析】 《费里法案》提出国民教育的免费、义务、世俗化三个原则。
4.C【解析】1996 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 。
5.D【解析】学前班多半建于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作息制度仿照小学进行。
6.B【解析】杜威提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
7.B【解析】4 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
8.B【解析】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提倡的,他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的单元教学。
9.B【解析】蒙台梭利创设“儿童之家” 。
10.C【解析】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 2 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 3 小时。 11.B【解析】观察法是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
12.D【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述,在 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3.D【解析】陶行知说“6 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
14.C【解析】婴儿的喂养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
15.C解析】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 应,这是习惯化。
16.A【解析】视觉敏度是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
17.B【解析】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18.D【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应遵循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9.B【解析】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第二阶段的特点是: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20.D【解析】5 岁时,儿童的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二、名词解释
1. 治疗模式是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2.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 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3. 强制性规范是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 定行为的规范, 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具体, 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 违反,一般表现为禁止性和义务性的两种形式。
4.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就是说,社区是区域 性社会。 5.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6.教学做合一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 “做”是核心,主张 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2)经典条件作用; (3)操作条件作用; (4)模仿。
2.(1)减少噪声,保护幼儿的听觉; (2)及时发现幼儿听力方面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安排,以免影响幼儿言语的发展。
3.(1)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 (3)创制了“恩物” ; (4)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5)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4.(1)目的性增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 (2)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3)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4)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6)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