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9)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7月25日 14:37:25

  8.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_________;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

  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高尔顿的"__________";霍尔的"__________";格塞尔的"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工作记忆2.表象3.创造想象4.理智感5.性格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2.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3.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1.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请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2.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妈妈,你辛苦了。"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0~18岁在儿童心理学中是指广义的儿童。

  2.B【解析】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

  3.D【解析】林传鼎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新生儿已完全可以分辨得清愉快与不愉快。

  4.C【解析】幼儿初期是指3~4岁的儿童。

  5.C【解析】一般认为,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

  6.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说明有稳定性。

  7.B【解析】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2个信息单位。

  8.A【解析】"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读写兴趣。

  9.D【解析】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的是情绪气氛的熏陶。

  10.D【解析】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11.A【解析】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但并非要有男女性的行为特征。

  12.D【解析】这一实验说明了儿童的成长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的制约。

  13.C【解析】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4.C【解析】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15.B【解析】这一观点并没有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是说明了这两因素对发展有作用。

  二、填空题1.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2.模仿模仿3.感觉的对比 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4.言语5.偶发记忆6.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7.无有8.依恋 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9.遗传定律 复演说 成熟势力说三、名词解释1.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在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高。

  2.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根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也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

  3.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4.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5.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2.【答案要点】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