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参加者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饭,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 他的注意便一下子转到"小花园飞而走到沙坑去玩了。
( )
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
4.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强、平衡、灵活型”。
( )
5.有的儿童绘画能力突出,有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还有的儿童能歌 善舞,对音乐、韵律特别敏感……
( )
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学前心理学》的《注意》一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 定地集中注意3--5分钟,中班幼儿可达到10分钟,大班幼儿可延长到10--15 分钟。"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小、中、大班单个〈或一次〉教育活动时间分别应该控制在多长?为什么?
2. «学前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布卢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设其智力为100%,得出各个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一岁,20%; 四岁,50%; 八岁, 80%; 十二岁, 92%; 十七岁, 100%"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这段材料对我们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五、 简答题: -(每小题-10分,一共2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2.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谈谈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意义及途径。
六、论述题: (2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前后有什么不同?
附录: 《学前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注意: 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形象记忆: 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再造想象: 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 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 (每个空1分,共30分〉
1.冯特、德国莱比锡、哲学
'2.'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3.游戏、学习、劳动、游戏 4.独立、心理过程
5.临床、神经系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