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汇总(7)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8月17日 21:47:38

  5. 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

  6. 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第一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含义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含义

  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二、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一)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1.主导活动的不同;

  2.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的差异;

  3.师生关系的变化;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的不同;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的高低。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三、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及意义

  1.有利于幼儿更好适应小学学习环境

  2.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3.有利于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沟通,保持教育一致性

  四、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第二节  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

  1.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3.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二、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如下几点: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第二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有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幼儿的认知活动由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幼儿的心理活动由无意注意为主,开始向有意注意性发展;

  4.幼儿的情绪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逐渐向稳定性方向发展。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3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婴儿期(0~1岁)

  1.适应新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开始与人交往;

  2. 动作不断发展;

  3. 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二)幼儿前期(1~3岁)

  1.动作逐渐发展完善;

  2. 出现新的心理活动;

  3. 独立性开始出现。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小班)

  1. 生活范围扩大;

  2. 认知依靠行动;

  3. 情绪作用大;

  4. 爱模仿。

  (二)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中班)

  1. 活泼好动;

  2. 思维具体形象;

  3. 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大班)

  1.好学好问;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第三节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三方面: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1. 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二、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转折期与危机期

  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时期。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转折期一定会出现,危机期却不一定。

  (二)关键期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三)敏感期或最佳期

  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敏感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