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8-5000×25%×10%×(1-40%)
=899.8(万元)
第4年股权现金流量=899.8-5000×25%=-350.2(万元)
第5年股权现金流量=企业实体现金流量=974.8(万元)
第6年股权现金流量=企业实体现金流量=984(万元)
③计算A为全权益融资下的 :
=1.5/[1+ (1-40%)]=1.07
④计算W的 :
前4年 = ×[1+ (1-40%)]=1.28
后2年的 =1.28(1-20%)=1.02
⑤确定W的权益资本成本
前4年r =8%+1.28×8.5%=19%
后2年的r =8%+1.02×8.5%=17%
⑥计算W的净现值
NPV=899.8(P/A,19%,3)-350.2(P/S,19%,4)+ 974.8(P/S,17%,1)(P/S,19%,4)+984(P/S,17%,2)(P/S,19%,4)-5000(1-25%)
=899.8×2.14-350.2×0.4987+974.8×0.855×0.4987+984×0.731×0.4987-5000(1-25%)
=1925.57-174.64+415.6+358.72-3750
=-1224.75(万元),故不可行。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注意实体现金流量法和股权现金流量法的区别;二是在非规模扩张型项目中如何实现 值的转换。下面主要介绍 和 的关系。
企业实体现金流量法,即假设全权益融资情况下的现金流量,计算现金流量时不考虑利息,同样不考虑利息抵税,负债的影响反映在折现率上。在不考虑借款本金偿还的情况下, 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利息(1-税率)
如考虑借款本金偿还的情况下, 在归还本金的当年,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利息(1-税率)+本金(注:本金在税后支付,不涉及抵减所得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受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但权益资本成本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另外,注意债务税后成本的计算2005年教材有了新的规定,具体见教材第九章。
5.【答案】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应收账款的信用决策。
(1)甲、乙两方案毛利之差=40×(4000-3600)
=1.6(万元)
(2)计算甲方案的相关成本:
①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60%×8%=0.216(万元)
②坏账成本=3600×100×2%=0.72(万元)
③收账费用为0.1(万元)
④按经济进货批量进货的相关最低总成本= =0.3(万元)
⑤经济订货量= =600(件)
达到经济进货批量时存货平均占用资金= ×60=1.8(万元)
达到经济进货批量时存货平均占用资金利息=18000×8%=0.144(万元)
⑥采用甲方案的相关成本=0.216+0.72+0.1+0.3+0.144=1.48(万元)
(3)计算乙方案的相关成本:
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10×30%+20×20%+90×50%=52(天)
②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60%×8%=0.2773(万元)
③坏账成本=4000×100×50%×4%=0.8(万元)
④现金折扣成本=4000×100×30%×2%+4000×100×20%×1%=0.32(万元)
⑤收账费用为0.15万元
⑥按经济进货批量进货的相关最低总成本= =0.316(万元)
⑦经济订货量= =633(件)
达到经济进货批量时存货平均占用资金= =1.899(万元)
达到经济进货批量时存货平均占用资金利息=1.899×8%=0.152(万元)
⑧采用乙方案的相关成本=0.2773+0.8+0.32+0.15+0.316+0.152=2.011(万元)
(4)甲、乙两方案成本之差=2.011-1.48=0.531(万元)
(5)为该企业作出采取何种信用政策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 乙方案与甲方案相比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
∴ 企业应选用乙方案。
五、综合题
1.【答案】
(1)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差额=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上年权益净利率= ①
替代1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