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幼儿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幼儿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性,幼儿教育融于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这时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分散进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极大发展,出现了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2、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①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迅速;②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③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2)我国幼教机构
(1)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2)旧中国的幼儿园教育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内外战火不断,政治动乱,经济停滞,政府根本不重视幼儿教育,导致幼儿教育发展极缓慢。
(3)新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①历史的转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家从帝国主义手里彻底收回了教育权,幼儿教育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借助苏联经验进行了整顿、改造和发展。
②曲折起伏的前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幼儿教育虽然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前发展的。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中,幼儿园数量大增,1965年的幼儿园数量比1950年增加了10倍;幼儿园教师队伍也基本建立起来;幼儿园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大体确立,一个社会主义幼儿教育的新体系基本形成。
(4)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②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见小纸)
第二节 幼儿教育学的学习及其研究方法
一、学习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教学与自学相结合(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四)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
(五)预习与复习相结合
二、研究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型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一个国家、民族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