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 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定每一个目标- 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 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 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确定评估使用的计分单位-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2、差距评价模式:普罗沃斯 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表现-对标准和表现进行比较-确定差别是否存在 3、目标游离模式:斯克里文 4、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 5、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总之,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八章 幼儿游戏
第一节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一、游戏的含义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被容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 特点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特点:①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②学习的方式是潜移默化的③学习的动力是来自幼儿内部
二、幼儿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主要表现在游戏的内容、形式、进程等由幼儿自己选择,而不由成人直接控制。
(二)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幼儿玩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而游戏,除此这外,别无其他目的。
(三)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只要幼儿在活动中具有满足感、成功感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就可以说幼儿具有了愉悦的情绪体验。
(四)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从而萌发做游戏的愿望。在环境的创设上,注意放一些实物和操作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玩具,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幼儿的一些问题,也能看到一些同伴间的矛盾,冲突等。这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中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要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因为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学会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在游戏中获得群体意识。
教学游戏:幼儿教师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们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为教学游戏或游戏化的教学。
三、幼儿游戏的种类
(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1、角色游戏2结构游戏3表演游戏4体育游戏5智力游戏6音乐游戏
(二)从教师的指导上分1、幼儿自发游戏2、规则游戏
(三)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上分1非游戏行为2旁观游戏3独立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四)从幼儿认知的发展上分1机能游戏2象征性游戏3规则游戏
四、游戏的功能:(一)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1、游戏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认识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二)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三)幼儿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并不是说幼儿的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二)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
二、以间接指导为主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二)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
(三)正面评价游戏
三、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幼儿游戏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考虑这种发展。
四、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由于不同种类的游戏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还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
五、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
1、幼儿按意愿选择玩具做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幼儿选择一种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遵守游戏规则,不依赖他人独立游戏
3、会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会收放玩具
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与同伴合作,愿意帮助别人、不妨碍别人
5、游戏内容健康,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六、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一)重视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二)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第一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含义
一、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一)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的教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