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第一节 幼儿为什么要与家庭、社区合作
一、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一)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二)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三)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
★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提高质量必由之路,是幼儿园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
社区(概念)由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在城市以街道委员会为基础,在农村以乡、村为依托。
(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思是,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其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等多方面的支持。
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质量也不错。
第二节 幼儿园怎样与家庭、社区合作
一、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一)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二)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三)家园合作的方法
1、家长直接参与: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夏令营活动。2、家长间接参与:①个别方式的家园联系:家访;家园联系簿;个别谈话。②集体方式的家园联系: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
(四)家园合作的问题
①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②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一)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二)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幼儿园与社区结合的问题
(四)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注意事项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广义的课程市直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各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入(离)园等等。
(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如果幼儿园用上课来代替幼儿游戏的话,幼儿园课程就会"小学化",幼儿园课程也就不成其为幼儿园课程了。
(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环境中的食物,只有通过感观确切地接触到十五并操作它们,才会比较容易地真正达到溶解
三、课程的基本要素
(一)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它指明了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成就。它是课程其他要素抉择的依据和标准,并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起导向作用。
(二)课程内容,十一局目标以及相应年龄段的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选定的学生能够学、应该学、适宜学的知识范畴。其中包括概念、方法、态度和技能的学习等。
(三)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
(四)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四、幼儿园常见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这是通过伦理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它强调俺只是的内在联系及其结构组织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