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
˙害怕将来的灾难
˙对上学失去兴趣
˙行为退化
˙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
˙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
2、不同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典型反应:
(1)、学龄前(1-5岁)
˙吸手指头
˙尿床
˙害怕黑暗或动物
˙黏住父母
˙畏惧夜晚
˙大小便失禁,便秘
˙说话困难(例如:口吃)
˙食欲减退或增加
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的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
(2)、学龄儿童(5-10岁)
˙易怒˙哭诉
˙黏人˙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
˙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
˙畏惧夜晚、做恶梦、害怕黑暗
˙逃避上学
˙在同伴中退缩
˙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
退化行为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价值的物品对他们而言是特别难处理的。
(3)、青春期前(11-14岁)
˙睡眠失调˙食欲不振
˙在家里造反˙不愿意做家事
˙学校问题(例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
˙生理问题(例如:头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
˙失去与同侪社交活动的兴趣
同侪活动在年龄层特别明显,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是适当并和别人一样,反应以减低紧张和焦虑及可能的罪恶感为目标。
(4)、青春期(14-18岁)
˙身心症状(例如:排泄问题、气喘)
˙头痛与紧绷
˙食欲与睡眠失调
˙月经失调与月经困难
˙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
˙对异性的兴趣降低
˙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
˙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
˙注意力不集中
˙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但无医学上的根据)
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她)同年龄的同侪,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侪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
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亲人,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
˙不相信亲人已经永远离开
˙身体不适,例如没食欲、呼吸困难
˙觉得自己被抛弃,对过世亲人生气
˙对亲人的死亡自责
˙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
˙变的容易紧张
˙担心以后没人照顾他
˙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
(二)、教学场景下的辅导原则
在灾后,面对学生所可能出现的身心症状,如何安抚其情绪及进行辅导,便成为教师一项重要的课题。事实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心理辅导员的角色,针对学生在重大灾害中所可能造成的任何心理上的伤害,进一步的发现及做出及时的辅导,避免学生在心中留下阴影,有碍其日后的正常发展。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回应其突如其来的不明情绪,让学生可以经由某些方式或管道,宣泄其情绪,并且导正学生对于某些情绪发生的错误观念。以下的介绍,将分为一般性通则与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适用的特则来说明。
1、教师在灾后从事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的一般性通则
正如前述,学生在经历过这次灾变之后,普遍出现的身心症状包括焦虑、恐慌、畏惧夜晚、不明原因的生理问题、不爱上学、上课不易专心、情绪及行为的反应不稳定且容易失控等,因此,许多学生在这段期间会有暂时性的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时,作为教师的你,应该能了解面临灾变的这些正常反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如班会、或辅导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或进行团体辅导,将可有效的舒解学生在此阶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压力。在此,我们推荐目前在美国实施多年且颇具成效的「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简称C.I.S.M.)模式,便是提供教师一项具体可行的方法,藉由团体讨论的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灾后对自己的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