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很焦虑的时候,便非常容易失眠。有的孩子不容易入睡,有的孩子则太容易被吵醒。当孩子很紧张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黏着父母,不让父母离开,而入睡则是他非得离开父母的时刻。因此,我们可以在入睡前,陪孩子念一段故事书,或做些孩子喜欢的静态活动,当成是一种入睡前必有的仪式。如此,可以让睡眠变成是一个比较放松的经验,孩子的睡眠常会改善。
但是,如果孩子的失眠状况已经严重影响白天的作息,且持续超过数个礼拜。则应至儿童心智门诊求诊,及短期的药物治疗常常可以有极大的改善。
★状况二
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生,地震后整天盯着天花板看,怕房子像那天夜里那样倒下来。他几乎不让爸爸离开他的视线,很容易受到小余震的惊吓。他每天都吵着要爸爸带他离开大楼里的家,到公园去,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廿次。爸爸很担心孩子从此变成一个胆小的孩子。
【协助方式】
孩子有过度或过久的警觉反应,表示他仍然觉得不够安全。我们不能急着叫孩子不要害怕,因为害怕是他现在最重要的武器,拿掉面临大敌的人手中的武器,只会造成更大的恐慌。
后来这位父亲很有耐心地,告诉孩子:「爸爸知道你在害怕,害怕是正常的」,他陪孩子准备了各种安全的措施;并且固定时间陪孩子去公园,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他害怕的大楼一阵子;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前他都陪孩子念故事书。我在门诊什么也没做,只是支持爸爸继续做下去,一个月后,这个小男孩已经不再过度害怕地震了。
★状况三
孩子在地震后变得很不专心,持续力也变差了。
【协助方式】
921地震后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学校里不会出现上述在家里出现的那些反应。倒是许多老师不约而同地发现:班上的学童变得比以前好动、不专心。这通常有几个原因:
灾后许多学校都受到严重损害,孩子上课的空间变得狭小拥挤,或是改在户外上课,使得令孩子分心的刺激物增加。
学校重建时有很大的工程噪音。
上课时间变的不固定或与以前不同。
整个环境变动太大太频繁,有的孩子会幻想:「说不定明天以后就永远不必上课了」。
活动空间减少,孩子精力无处发泄。
因此,固定作息、减少环境的变动、并且让环境单纯化是让孩子专心的第一步。可以适当的提醒孩子,也可以在孩子开始要分心的时候,让孩子帮忙你做件小事,拿个东西,再回来写功课。另外,也可尽量安排时间或机会让孩子可以有足够的运动量。
★状况四
一个原本活泼外向的低年级女生,在地震后变得很胆小,不敢让妈妈离开自己五公尺以上。一直到一个月之后,仍然不能让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之外。
【协助方式】
年纪越小的孩子,越依赖妈妈。他们在平常就常需要主要照顾者的协助,灾后会变得更为明显。此时您可以尽可能地陪孩子,通常孩子在依赖的同时,也会有独立的需要。您可以用其他各项的作法,等到焦虑逐渐降低之后,孩子自然会想自己玩。
您必须注意孩子是否己准备好,并且在那时适当的鼓励孩子自己独处。您也可以使用渐进的方式,先让其他大人在某些时候代替您陪孩子,再渐渐让他在白天有短暂的独处时间,再慢慢增加独处的时间长度。一开始不要太久,以免孩子过于挫折。夜晚常是最困难的时候,建议您在此阶段尽可能在入睡前陪着孩子。您不会因此而宠坏孩子。
★状况五
一个原本功课很好的高年级女生,地震后每天都在打电动玩具,变得不想念书。妈妈一直问她:「妳怎么了」,她却什么也没表示,继续打电动。
【协助方式】
此时,不论是用指责或鼓励的方法要求孩子念书,通常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孩子的困难并没有得到解决。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处在很大的焦虑中,她很怕地震当晚那种恐怖的情形再发生,因此无法安心。同时,她也觉得自己这样不够勇敢,因为有太多的情绪无法处理,才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建议妈妈直接问孩子:「妈妈觉得妳好像在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