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目标的实施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来完成。每个阶段目标之间要互相衔接,体现幼儿心理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同时,不同层次的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使每一层教育目标都能成为实现上一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四)要适时调整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表现、兴趣、"最近发展区"等进行适时调整。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因势利导,灵活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不是拘泥于事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五)教育目标的表述要准确
在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体系中,教育活动目标是最具体的,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和总目标的基础。因此,教师学会恰当地制定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既是切切实实实现幼儿园保育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之前完成。目标是活动过程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围绕它的活动目标展开的,因此要注意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的统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目标在前,活动在后"。另外,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突出重点,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脱离幼儿实际。
教育活动目标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三个维度:情感态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是指为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由幼儿园教师根据《纲要》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和幼儿的特点,设计安排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规划。
一、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
(一)体现《纲要》精神
1、终身教育的理念
2、幼儿为本的理念
3、面向世界的理念
(二)符合幼儿特点
1、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2、4~5岁是学前中期,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
(1)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5~6岁是学前晚期,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
(1)好问、好学;(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幼儿之间不仅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还存在着智力发展的差异、动作水平的差异、语言发展的差异等,因此幼儿教师在制定计划时必须以幼儿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为出发点,以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制定出符合幼儿实际水平的教育计划。
(三)保持系统性和统一性
在安排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应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各年龄班之间、各学期之间,甚至月、周、日都要保持衔接,保证教育过程的连贯性。同时,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即在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以及室内外的游戏活动、与家长的配合工作等方面,要注重发挥教育工作的整体作用。另外,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同一班级的工作人员要统一认识、步调一致,保证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四)具有可行性
制定教育计划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环境、季节特点、本园实际,特别是师资条件、设备情况等,使计划具有可行性,如某一课程模式的实施、教具的使用等,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时,作为指导教育工作的依据,计划必须具体,突出重点,并有实施的具体措施、要求、步骤和方法等,便于执行和检查。
(五)坚持创新型
制定教育计划必须适应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变化、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模式的创新等,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因此,在制定幼儿园教育计划时,教师除了要不断总结整理自己的实践经验外,还应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
(一)全面了解分析情况
1、了解本园的基本情况,如办园思想、管理方法、现行的课程模式、工作重点、设施状况、玩具资料等。
2、了解本班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正确评估本班幼儿的智力、体质的发育程度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分析前一阶段执行计划、完成任务的情况,取得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现有器材、玩具、书刊、经费等物质条件;,明确本学期的季节特点及本地区的社会人文特点等。
(二)明确任务
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纲要》中规定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明确计划期内的具体任务,经过层层分解,最后具体落实到诸项计划之中。
教育任务不但要具体,而且要全面。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教育教学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及家长工作等,都应在计划中不同程度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