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游戏的心理结构和游戏动机理论;
2.理解游戏的心理特征、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3.掌握游戏的 类型与游戏的指导策略
本章重点:游戏的心理特征、游戏的发展特点、游戏的指导策略。
本章难点:由喜的心理结构和游戏动机理论
第一节 游戏心理概述
(一) 游戏的心理结构
1.游戏的认知特性——心理主动性维度
(1) 自我导向
(2) 心理主动性
(3) 灵活性
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
(1) 内在动机
(2) 内部控制能力
(3) 假装
3.游戏所共有的基本心理成分
(1) 想象
(2) 动机或需要
(3) 情绪体验
(4) 自我调控
(5) 语言与动作
(二) 游戏的心理特征
1. 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
(1) 活动动机的内源性
(2) 活动目的的隐蔽性
(3) 活动过程的松散性
(4) 活动内容的虚构性
(5) 活动规则的变通性
(6) 活动主体的积极性
2. 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
(1) 认知行为
(2) 交往行为
(3) 宣泄行为
3. 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第二节 儿童游戏动机
(一) 游戏动机理论
1. 剩余精力说
2. 松弛性
3. 生活预备说
4. 生长说
5. 补偿说
6. 同化说
7. 觉醒说
8. “全能—效果论”
(二) 儿童游戏动机系统
1. 儿童的需要与游戏动机
(1) 儿童的四种基本感情需要
(2) 幼儿需要的三个层次
2.儿童游戏动机系统
(1)活动性动机
(2)探究性动机
(3)成就性动机
(4)亲和性动机
3.游戏动机背景:儿童需要与活动
4.游戏动机的教育问题
第三节 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 儿童游戏的发展过程
1.游戏理论和模式的两个基本相同点
2.游戏发展的理论模式图
(1)探索性活动
(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
(3)假装/象征性游戏
(4)规则游戏
(5)结构游戏
(6)象征性规则游戏
(二)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及年龄特征
1.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