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8)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0日 22:43:03

  2、分类:
  A、细微型运动技能与粗放型运动技能。
  B、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
  C、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
  D、徒手型运动技能与器械型运动技能。
  二、运动技能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体格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
  1、促进认知发展
  2、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要求自学)
  通过《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图表来学习幼儿身体运动技能,如:走、跑、跳跃、平衡、投掷、钻爬及手部运动技能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 幼儿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
  一、定向阶段
  二、模仿阶段
  三、整合阶段
  四、熟练阶段
  一二阶段实际再现出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做出所看到的动作);
  二三阶段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动作的过程(个别动作一体化);
  三四阶段动作协调准确(完善化、自动化)
第四节 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一、保教合一,科学养育幼儿。
  二、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七章 幼儿心理健康的一般概述

  学习目的:
  1、明确关注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对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2、记住几个关键词: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标准
  学习重、难点: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卫生
  概念:又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等。
  △心理卫生作为一个运动兴起的时间—20世纪初。
  二、幼儿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由于心理健康本身的多面性和研究的复杂性,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心理健康下一个统一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七条)
  A、智力发展正常;B、情绪反应适度;C、意志品质健全;D、人格统一完整;E、自我意识正确;F、人际关系和谐;G、社会适应良好
  ●衡量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
  A、心理发展健康与年龄特点相符;
  B、大部分情况下的情绪是稳定、快乐的;
  C、与同伴保持良好的关系;
  D、智力发展正常。
  (三)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有:
  A、心理测量与统计学方法
  B、社会适应判定法
  C、生活适应评定法
  D、症状判定法

第二节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A、幼儿自身的发展因素
  B、环境因素:①家庭环境②幼儿园环境③社会环境(需举例进行讲解)

  2、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因素体现:
  ①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与规模;
  ②幼儿园教育的结构;
  ③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④幼儿园教育的方法;
  ⑤教师的教学态度;
  ⑥幼儿园风气;
  ⑦同龄群体的人际关系及师生关系。

  3、怎样的教师才是对幼儿有积极影响的教师呢?
  ①性情温和、快乐、有幽默感;
  ②乐于了解幼儿、友爱、能体贴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解决个人困难、使幼儿感到适意;
  ③使活动有乐趣、能有效控制全班;
  ④不偏袒,对幼儿公正,尊重幼儿意见;
  ⑤不易怒、不专制、不讽刺,不傲慢,不自以为是等。

第三节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家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略讲)
  二、幼儿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