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
1. 数的组成学习,有助于幼儿对数的组成蕴含的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等量关系 互补关系 互换关系
2. 数的组成的认识是理解加减运算的基础
3. 数的组成的学习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o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岁半以前的儿童完全不能理解组成和分解
从5岁开始,有可能理解,有10%-30% 幼儿会完成部分数的分解和组成,又极少数幼儿(约5%-10%)完全掌握数的分解和组成,即能对8做出7种组合形式
6岁幼儿接近基本完成,完全会分解、组成的人数达到40%。6岁半组和7岁半组的幼儿大部分已能掌握8的分解、组成,完全掌握的人数达到65%-85%
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一)对数量的感知阶段(大致相当于3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特点:
1.对大小、多少的笼统感知;明显的能区分开,不明显的差别只会说:"这个大,这个小"
2.会唱数,但范围一般不超过1-10
3.逐步学会口手协调的小范围(1-5)点数(数实物),但点数后说不出物体的总数,个别儿童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指来比画
(二)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大致相当于4-5岁)
特点:
(1)点数后,能说出物体总数,即有了最初的数群的概念,末期开始出现数的守恒现象
(2)在这个阶段前期,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到中期能人是第几,前后顺序
(3)能按数取物,
(4)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序观念、能比较数目的大小、能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5)末期开始能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三)数的运算初期阶段(大致相当于5岁以上)
特点:
(1)对10 以内的数大多数幼儿能保持守恒
(2)计数能力发展较快,大多数幼儿从表象运算向抽象数字运算过渡
(3)序数概念、基数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和加深
三、幼儿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一)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三种水平
1.动作水平的加减
指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合并、分开等作进行加减运算
2.表象水平的加减
指幼儿不是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动作,而是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
3.概念水平的加减
也可称作数群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指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无需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以表象为依托
(二)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
3-4 岁
3 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而需要借助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几个。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的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很困难的
4-5 岁
4 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在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
4 岁后,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5-6岁
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
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三)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加小数、减小数容易
加大数、减大数难
理解与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应用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内容、条件、问题,来源于生活
四、幼儿数概念教育的特点
o小班:
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o中班
1.回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4.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o大班
1.会10以内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接数、倒着数的有关实例
2.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3.直到10以内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和起来仍是原来的数
4.感知和体验两个较小的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
5.会解答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理解加减的含义。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初步认识加减运算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