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过程
1.以自身为中心的定向
2.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
指从客体出发确定于其他客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幼儿辨别以客体为中心的上下和前后比较容易,辨别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较难。
(三)幼儿辨别空间方位区域的扩展
幼儿辨别空间方位区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展的。
三四岁幼儿所理解的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区域十分有限,仅限于能直接感知到的范围。物体必须是处在正对着自己身体的上下、前后和左右的狭窄的空间范围之内,对于稍微有些偏离或倾斜的物体,幼儿就不能正确地辨别其方位了。
五岁幼儿在区分前后左右区域的范围有所扩大,可以辨别离自己比较远的和偏离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物体的方位
在教学条件下,6岁幼儿已能将空间方位看成连续的整体,能把空间分成两个区域,或者左右,或者前后。还能把其中的一个区域分成两个部分。
三、幼儿几何概念的发展
(一)幼儿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
1.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1)先平面后立体
2)认识平面图形的难易顺序,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先圆形后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
3)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和圆锥体
2.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
幼儿从感知几何形体的外部性状到能用相应的词予以表达,还需经历由配对 指认 命名的过程。
配对是指找出与给定的范例图形相同的图形;指认是按成人口述图形的名称,找出相应的图形;命名是说出给定图形的名称。
3.形体与实物形状的联系
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 几何形体与事物作比较 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
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是将几何形体理解为日常的玩具或物体,并按照他们所熟悉的物体名称命名几何形体。如圆形叫皮球,正方形叫手绢,三角形称红领巾
在成人教育的影响下,幼儿对图形的知觉逐步得到改善,他们已不再把图形与物体等同起来,而只是比较它们。如圆形象盘子,三角形象红领巾。
最后,儿童把几何体作为区分实物形状的标准,幼儿能把几何体作为样板,按照它来区分或选择物体。如:大盘子、小碟子是圆形的;皮球、苹果是球体
4.幼儿感知物体方法的发展过程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需要通过视觉和触摸觉的联合活动,并辅之以语言,才能达到对形体的充分感知。
视觉方面:3岁幼儿用视觉感知形体时往往是匆忙的,他们只是草率的看一眼,因而难于分辨一些相似的形状。如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触摸觉方面:3岁幼儿触摸形体时,手的动作只是去抓握物体而不是抚摸。4岁幼儿用一只手掌和手指的根部触摸,指尖不参加触摸过程。5、6岁幼儿开始会用两只手触摸物体,两只手可以朝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最后达到指尖连续地触摸感知形体的整个轮廓,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感知
(二)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年龄特点
1. 3岁左右至4岁左右,在正常的教育下,小班幼儿能达到以下发展水平。
1)对平面图形具有较好的配对能力
研究证明,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甚至包括梯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在内,绝大部分小班幼儿都能按照范例找出相同的图形
2)大部分小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达到正确认识的水平。
表现在:不仅能正确配对、指认,而且能做到正确命名;能按照这些图形找出周围环境中相应的物品
2. 4岁至5岁左右,在小班教育的基础上,中班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
1)扩展了认识平面图形的范围,能正确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
2)能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边、角)
3)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4)能做到图形守恒
5)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6)对使用平面图形拼搭物体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一定的创造性
3. 5岁至6岁左右
大班幼儿出了进一步提高在中班所具有的图形守恒和品达等能力外,认识几何形体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做到正确的命名并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
四、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教育的要求
1.能在知觉的水平上辨认图形和制作图形
能过通过视觉、触觉、动觉等联合作用,从整体上体验图形的边、角、大小等属性,形成对图形的知觉表象。在此基础上,能分辨图形的相同和不同,对图形做求同、分类、配对、拼合、描绘、制作等操作。
2.认识图形的特征及其图形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