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全(20)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7月09日 23:09:1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感知面积的大小。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物质材料准备: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个操作篮,内装自制骰子2粒(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7—12)、格子纸一张、2支不同色的油画棒。剪刀若干。
    2)示范用大骰子两个、大格子纸一张。
    活动过程:
    1、展示“操作篮”,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想想可以怎么玩?
    2、简要介绍游戏玩法,边示范边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如:
    1)两人中谁先掷骰子
    2)若同时掷出一个“1”、一个“12”时该如何操作
    3)若骰子掷到地上去了怎么算
    ……
    玩法示例:两人猜拳,胜者先掷骰子(把两粒骰子同时往桌面上一掷),然后将骰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另一人接着掷骰子、涂格子,两人轮流,直至将所有格子涂满。
    3、分组游戏竞赛“造彩砖”
    要求:
    1)遵守共同制定出的玩法与规则。
    2)掷完骰子后必须先念出自己所列算式和得数才能进行涂色,两人互相监督纠正。
    教师巡视并适时介入指导。
    4、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
   “彩砖”造好后(两人将格子纸涂满颜色),想办法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看谁想的办法多。
   (如:数格子或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一个单位来比较总面积的大小等。)
图例:
         
活动延伸:
    1、艺术活动“漆地板”,填画色块组合成各种图案,注重整体效果。
    2、“拷贝不走样”,看方格图案找出规律并复制。
    3、感知和测量桌面、椅面等身边物品的面积大小等。
撒硬币
    设计意图:
    数量“5”是幼儿开始学习数分合的一个适中的数目,幼儿对它做分、合操作时,既不象2、3那样过于简单(2只有一组,3也只有两组),也不象8、9、10那么复杂。而且它还可以避免幼儿过于平均分物体的思维常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5的分合,幼儿已完全能够体验到数分合中任意一个“总数”和两个“部分数”所组成的分合形式(结构)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各自意义与相互关系,对数分合中类包含关系的符号表征也能取得初步的经验。可以说在学习5的分合过程中,包涵了所有关于数分合内容的学习要素。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可以拿“5”作为幼儿学习数分合的切入点,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活动,故本活动用于分解组成活动的初期,容量较大,延伸活动可以作为系列活动的第二次活动进行。其中记录活动,可以让我们清晰看到每个孩子的思维水平和方式,通过记录这种方式的呈现,孩子也能看见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能感受到与同伴之间的差异,会让孩子主动去观察和比较,审思和学习,学会整理自己的思维以及有效促进同伴学习。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撒硬币的结果。
    2、体验将5枚硬币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能初步感知5的组成及规律。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1)幼儿人手:5枚1角硬币,每人一个纸盘,两张空白记录单,铅笔一只。
   (2) A4纸大小空白展示单5-7张。
    知识经验:
    已经认识过硬币,幼儿商议过用恰当方式表示硬币的正反面,并会画。
    活动过程:
    1、忆一忆。回忆表示硬币正反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你还记得吗?一枚硬币抛出去,正面怎么记录的,反面是怎么记录的?
    2、试一试――撒硬币。
   (1)教师示范并介绍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像老师这样把5枚硬币抓在手里,轻轻地撒在纸盘里,看一看有几个是正的,几个是反的。(示范)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