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全(27)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7月09日 23:09:15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有趣的橡皮筋造型
    设计意图:
    利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有趣的图案这一做法,既可以加深幼儿对形状的认识,又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当然,如果该活动仅仅让幼儿学会用橡皮筋来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便成了单纯的智力游戏。因此,该活动还有一个要求,即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造型作品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帮助幼儿掌握有关数学概念。
    活动目的:
    1.能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几何图形或表现某些物体的主要特征。
    2.学会用比较确切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及其数量。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块钉板,颜色不同的橡皮筋若干。
    2.在数学角里放置钉板、彩色橡皮筋,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直线、斜线和各种形状的造型练习,并让幼儿相互观摩、讨论。
    3.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
    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二、用橡皮筋造型
    1..鼓励每个幼儿自由造型,或几个幼儿合作,共同拉出想象中的物体的图形。
    2.教师重点指导那些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在造型上有困难的幼儿,帮助他们回忆、分析物体的主要特征,指导他们运用点、线、面互相重叠的表现方法来进行造型。

    3.提醒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造型物体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各种颜色橡皮筋的使用数量,从而为描述自己的作品作好准备。

    三、描述作品

    1..启发幼儿说说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几种颜色的橡皮筋,数数共用了多少根橡皮筋,有多少种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我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了热带鱼和水草,共用了20根橡皮筋。”对描述得好的幼儿,教师予以表扬,以增强幼儿讲述的信心和兴趣。

    3.让每组幼儿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1.将幼儿作品摆放在数学角展览,激发幼儿继续创造的欲望。
    2.在数学角活动中,教师可用命题方式鼓励幼儿进行造型活动,例如要求幼儿用10~20根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或用1~2种颜色的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看谁拉得好,并用竞赛形式让幼儿讲述作品中包含的形状及其数量,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 0
认识月历
    一.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