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起点的模式:
讨论——表现——探究——表现……
如《垃圾》主题中的一个活动组织:
提示的问题 程序
在探究环节,教师可提问:动物误食塑料袋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人们爱用塑料袋?用多了好不好?如果塑料袋越来越多会怎样?(想象画)怎样少用塑料袋?
在之后的表现环节,教师的问题可以是:怎样将我们看到的情况记下来?怎样表现地上的塑料袋越来越多?我要怎样做?
3.以探究行动为起点的模式:
探究——讨论——表现——探究——表现……
这往往是以教师直接布置探究任务为切入点的活动组织,主要是在幼儿没有相对比较深的体验、教师一时还难以准确捕捉幼儿的即时兴趣的情况下使用,这种一开始就进行探究的活动组织,同样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如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花——幼儿相互讨论交流自己所看到的花——表达、表现自己看到的花——发现并解决在探究、表现中的问题(再探究)——再表现,从而让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
再如“风”的主题中,关于风筝的活动就有“放风筝——交流放风筝的体验与感受——表现我们放风筝——再次放风筝或以各种方式,从各个角度观察放风筝——再次表现我们放风筝”等。
七、主题探究活动的的环境创设及利用
1.一般要求
活动性;参与性;安全性与教育性。
2.具体要求
室内主题环境布置:“我们的工作”栏;树形的主题网;“研究记录表”或反映研究过程的照片,以及幼儿的探究成果。
八、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
1.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2.制定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在内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估体系。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制定
第一节 第一节 阶段教育计划
[教学要求]
1、了解幼儿园阶段教育计划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按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阶段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