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案(7)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1月24日 18:54:16

四、歌唱活动
(一)幼儿园歌唱的教学目标
(二)幼儿园唱歌的教学方法
1、 1、  教师熟悉所教歌曲
2、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3、教唱新歌
4、复习歌曲
(三)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要求。
1、 1、  姿势
2、呼吸
3、发声
4、吐字
5、音准
6、协调一致
7、表情
五、韵律活动
(一)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韵律活动又是幼儿运用身体来进行的艺术造型活动。
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和艺术动作语汇
(二)设计韵律动作的知识、技能、技巧
1、 1、  按情节内容来设计
2、按身体部位的顺序来设计
3、按音乐的结构和变化规律来设计
4、按对称的原则设计、
5、按主题动作组织、
(三)如何导入韵律活动
1、观察导入
2、回忆导入
3、基本动作复习或练习导入
4、游戏导入
5、故事导入
6、音乐欣赏导入
六、打击乐器的演奏
(一)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
1、 1、  让幼儿享受敲敲打打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
(二)幼儿园常用打击乐器及其音色,动作要领
(三)配器的方法
1、了解乐器音乐并会分类,例如
2、了解如何利用乐器搭配制造某种特定的音响效果。
3、举握配器的对比变化
(四)指挥的要领
1、知道“准备”、“开始”、“结束”的动作,使自己的动作前后一致,清楚、明确,易于让被指挥者做出反应。
2、知道“大声演奏”、“轻声演奏”、“停止”、“快”、“慢”等动作要领。
3、知道将身体倾向于被指挥者,用眼睛注视与交流,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
(五)如何建立演奏常规
1、活动开始与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放回。
(2)乐器拿出后,凡不演奏时将乐器放在大腿上,不发声音。
(3)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腿上或座椅下
2、活动进行的常规
(1)演奏时,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
(2)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
(3)交换乐器时,须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坐椅上,再迅速无声找到新的座位,拿起新乐器坐下后马上把新乐器放在腿上做好演奏准备。
(六)幼儿园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1、认识乐器:教幼儿观察辨认乐器的外形特征,听和辨认乐器的声音,并学会描述,记住乐器名称。
2、熟悉和欣赏音乐
3、了解音乐配器,引导幼儿全面了解节奏乐的配器情况。
4、空手练习:用拍手、拍腿,踏脚的方式进行各声部的练习。
5、分部练习,按各种不同的演奏谱,各声部分组练习,再两组或更多组结合起来练习。
6、分段练习
7、整体练习
(七)队形的排列
1、单马蹄形
2、双马蹄形
3、品字形
4、“满天星”形:
5、半圆形
七、音乐欣赏
(一)音乐欣赏的内容。
1、倾听声音
2、音乐作品的欣赏
(二)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1、 1、  分析材料
2、教学准备
3、教学模式的介绍
(1)与韵律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2)与视觉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3)与文学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4)与奏乐活动解释此模式
第四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 一、概述
(一) (一)学前儿童美术及美术教育
1. 1.       美术及学前儿童美术
2.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 3.       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
(二) (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
1. 1.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
2. 2.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
3. 3.       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
4. 4.       学前儿童美术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二、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
(一) (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结构及其分析
1.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结构及其分析
2.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
(二) (二)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分析
1. 1.       选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依据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