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幼儿能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3. 简述幼儿教师的角色。
4. 幼儿的游戏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 试述家长工作的基本原则。
2.桑代克认为学习应遵循哪些原则?
五、案例分析(共14分)小凡今年4岁了,可是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适应很慢,入园时哭闹得非常厉害,不肯到其他班参加课内兴趣班活动,也不能与同伴合作分享玩具,出现明显的不合群现象。
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七)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 )A.家庭 B.托儿所 C.幼儿园 D.学前班2.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3.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D.课程的问题4. 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 )A.避免损害 B.避免纠纷 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D.获得赔偿5. 学会了骑某一辆自行车后把这些技能迁移到骑另一辆自行车上,这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低路迁移 D.高路迁移6.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是( )A.经典条件作用 B.操作条件作用 C.习惯化 D.模仿7.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 )A.《教育心理学》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实用教育心理学》
8.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 )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9.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10.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11.幼儿教师在幼儿面前的角色首先是( )A.监护人 B.追随者 C.旁观者 D.教育者12.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 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 D.分离焦虑的出现13.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 )A.感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知觉14.大脑左半球对( )和积极情感负责。
A.空间能力 B.消极情感 C.思维能力 D.言语能力15.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个案研究16.下列哪一条不符合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条件?( )A.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B.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C.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D.身体健康的成年女性17.托幼机构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A.上课 B.日常生活 C.娱乐 D.游戏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19.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属于( )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交往关系 D.一般关系20. 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是( )A.强化物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惩罚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思维2.遗传素质3. 学习4. 教育法律权利5.个体社会化6.个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