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等。
3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这种传染病的人。
(二)传染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1 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患儿、早隔离患儿、对传染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
2 切断传播途径:经常性预防措施包括环境卫生、空气新鲜、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传染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是对传染病患儿所在班级的环境彻底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提高儿童抗感染的能力;坚持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合理营养,增强儿童体质。
(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1 儿童常见传染病: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2 麻疹的症状与预防3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预防4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与预防5 手足口病的症状与预防6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与预防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育和心理 行为问题及其预防一、紧张状态与学期儿童的身心适应(一)紧张状态的概念(二)紧张与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三)紧张与学前儿童的心理适应二、学前儿童紧张的减缓和消除方法(一)减轻外界环境的压力1 减轻心理压力包括人际关系的压力、社会关系压力、对儿童的期待所造成的压力等;2 减轻生理压力包括不当的温度、湿度、照明、空间、噪音等不良物理因素的长期刺激等。
(二)减轻内在的压力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各方面尽量从学前儿童的立场出发,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
(三)增强学前儿童自身心理强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学前儿童自身的心理强度,减轻因外界环境刺激引起的压力和内在压力等可能导致的紧张程度。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一)智力发展正常(二)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四)行为和谐统一(五)性格特征良好四、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特征及其预防(一)情绪问题:儿童期恐惧、儿童期焦虑、暴怒发作等。(二)行为问题: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说谎等。
(三)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夜惊、梦魇等。(四)饮食问题:厌食、不良进食习惯、异食癖等。
(五)语言问题:语言表达、语言发音、口吃等问题。(六)行为习惯问题:吮吸手指、咬指甲、拔毛发、习惯性阴部摩擦等。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一、学前儿童需要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等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二、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一)科学合理(二)营养平衡(三)增进食欲(四)有利消化(五)清洁卫生(六)安全新鲜三、学前儿童进食卫生(一)良好的物理环境(二)良好的心理环境(三)适当的进食速度(四)进食时不谈笑打闹(五)不强迫幼儿进食第五章 托幼机构保教活动卫生一、托幼机构的生活制度(一)睡眠1 睡眠时间2 睡眠前的准备3 睡眠时的管理(二)盥洗:包括洗脸、刷牙、洗手、洗脚、洗浴和修剪指(趾)甲。
(三)进餐时间的合理安排(四)饮水的注意事项(五)如厕:教会儿童正确的大小便的方法和良好习惯。
(六)教育活动与游戏时间的合理安排(七)来园(所)和离园(所)二、托幼机构游戏活动的卫生(一)游戏活动前的准备(二)游戏活动时间安排要求(三)游戏活动环境要求(四)游戏活动安全要求三、托幼机构体育活动的卫生(一)体育活动卫生原则1 全面性原则2 循序性原则3区别性原则4与游戏相结合的原则(二)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1 利用自然因素实施体育活动2 体育活动的组成与各个部分的时间及活动量要求(三)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创伤的预防1 造成体育活动创伤的主要原因2 预防体育活动创伤的措施四、托幼机构儿童的阅读、绘画、写字和唱歌卫生(一)阅读卫生:包括阅读时学前儿童的姿势、眼睛离书本的距离、阅读的持续时间、读物的选择等。
(二)绘画、写字卫生:应注意儿童绘画、写字的持续时间、握笔姿势、所用材料安全以及用眼卫生等。
(三)唱歌卫生:应注意儿童唱歌时的环境空气、正确的姿势、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歌曲、唱歌的持续时间等。
第六章 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一、托幼机构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二)友好的同伴关系(三)家庭的气氛(四)托幼机构与家庭教育上的一致性(五)社会文化环境二、托幼机构的物理环境(一)各房舍布局和功能分区(二)各室配置的卫生原则与要求(三)各房舍室内的通风、采光、照明和取暖(四)桌椅、儿童用床、橱柜等家具的高度、宽度、形状等卫生要求三、托幼机构选用和制作玩具的卫生要求(一)玩具应对儿童身体、智力、情绪情感和人格的健康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玩具应考虑卫生性,不易传染疾病。 (易于保持清洁、不易污染、便于清洗消毒。)(三)玩具应考虑安全性。 (无毒、安全以及不对儿童产生心理伤害和外伤等问题。)(四)托幼机构各班的玩具应只限本班使用,在班级之间进行交换时,必须经过彻底的消毒处理。
(五)对已损坏的玩具,应及时修复;对过分陈旧的玩具,应报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