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导入策略导入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与思考,也可为活动作前期知识、经验铺垫和迁移。 主要方式包括激趣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
(三)提问策略1 启发式提问2 分散式提问3层叠式提问无论运用哪种提高策略,要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在提问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主要有:展示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启发式提问、换位式提问;二是体现在提问使用的目的性、艺术性上;三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将"疑冶字引入教学过程,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并在教育活动中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速度学习。四是体现在是否通过双向、多向提问形成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循环。(四)回应策略回应是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冶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
1 重复2反问3 提炼:主要有提升式回应和提炼式回应。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一)尊重性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全面性原则(四)情境性原则(五)个别化原则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一)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内容1 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学习、探索以及表达活动中的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程度等;2 幼儿的情感态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包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和动作。
3 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格及采用的倾向性学习方式和策略,包括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个别性、独特性程度和表现。
4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与他人互动交流的状况。 包括与他人的互动次数、互动形式和互动有效性。
5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主要评价教育活动中幼儿在能力发展水平上的表现和反映,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敢于提问迁移、分析判断等思维发展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6 幼儿的学习习惯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对学习、探索活动的坚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善于倾听他人、接纳他人意见;与他人友好合作、交流协商能力。
(二)对幼儿发展的评价1 了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肢体运动智能(运动能力)、语言智能(倾听阅读、语言表达)、空间智能(技能展示)、人际智能(适应集体、交往合作、关爱情感)、内省智能(认识自己、自理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数形时空)、自然观察智能(基本常识、探索操作)这些智能。
2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能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三)对教师"教冶的评价1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主要包括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述内容和表述指向等方面。 主要从统一性、可操作性、准确性和整合性四个角度进行。
2 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主要从内容的适宜性、有效性;针对性、挑战性;多元性、整合性;自然性、开放性几方面进行。
3 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主要对教师在教育活动方法、手段及情境创设的设计进行评价。 从其适宜性、有效性两方面进行评价。
4 对教育活动环境材料的评价对教育活动环境材料的评价从环境的相宜性、启发性、多样性、开放性四方面去进行。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式(一)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进而影响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模式,具有动态性、信息大、范围广等特点。 它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把握活动状况、儿童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儿童的有效学习。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完成某个教育活动或某个单元性、阶段性活动之后进行的总结和评定,它与目标的达成度紧密相关。
(三)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个体评价是指对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幼儿个体所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活动兴趣、参与态度、学习方式、互动与社会化程度、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等;群体评价是指教育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幼儿整体的评价。
(四)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幼儿成长档案评价的内容、特点和记录方式第五章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及实践指导一、区角活动概述(一)区角活动的基本涵义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二)区角活动的基本分类1 "学习性冶区角活动它是以具体物为对象的实物操作活动,主要有生活区、表达表现区(语言、艺术表演区)、探索区(偏重于自然与科学领域)等组合而成。
2 "游戏性冶区角活动它是基于幼儿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模仿与创造而展开的,它不仅以物为操作对象,且很大程度上是以同伴为对象进行交往活动,主要由角色游戏区、结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等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