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托幼机构教具、学具和体育用具的卫生要求(一)托幼机构儿童使用的图书、图片、直观教具、笔和颜料、纸张等教具和学具都应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如图书中的图形、文字和符号印刷应清晰、大小适宜、色彩协调软和等。
(二)图书要经常消毒;对于过脏、过旧的图书应及时报废。
(三)儿童使用的铅笔、蜡笔、水彩笔和绘图颜料等均应不含有毒成分,笔杆粗细应适中等。
(四)体育用具要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促进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要坚固、耐用、平滑、安全;要简单、轻巧、美观;要便于修理和保养等。
第七章 托幼机构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一、托幼机构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一)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二)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安全观念淡薄(二)幼儿发育还不完善,平衡功能较差(四)托幼机构的客观环境因素二、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一)提高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二)及时消除意外事故的隐患(二)注意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安全(四)进行安全教育三、托幼机构的安全教育(一)幼儿园环境及心理安全1 幼儿园室内活动环境的安全包括各活动室、活动区设计与安排、幼儿活动材料、物品的摆放、教具玩具的消毒等方面的安全。
2 幼儿园室外活动环境的安全包括户外活动场地、大型户外活动玩具、体育运动器械等方面的安全。
3 幼儿园精神环境(心理环境)的安全包括幼儿与教师之间良好氛围的营造、关注幼儿心理安全、正确看待幼儿说谎、告状、攻击性行为、帮助幼儿消除不良情绪及"入园分离焦虑"等方面内容。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安全1幼儿入园、离园环节的安全2 幼儿生活活动的安全包括幼儿洗手、喝水、如厕、进餐、睡眠等环节过程中的安全。
3 幼儿学习和游戏中的安全包括活动中学具、教玩具和活动材料的选择、使用的安全;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等。
4 幼儿运动活动中的安全包括运动场地及运动材料的安全、幼儿在运动活动中的着装、运动的姿势、运动过程中的保育及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及技能的形成。
四、儿童意外事故的处理(一)意外事故引起出血的类型、止血的方法1 出血类型主要有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2 止血方法 主要方法有: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一般止血法。
(二)儿童骨折与脱臼、异物入体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1 骨折与脱臼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2 气管异物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3 眼内异物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三)烧伤、烫伤和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1 烧伤、烫伤的急救处理方法2 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和虫、蛇咬伤中毒等)的急救处理方法第八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一)健康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组成1 身体2 心理3 社会适应(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1 个人卫生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3 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4 消费卫生教育5 环境卫生教育6 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教育7性教育二、、托幼机构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健康教育的途径通过一日生活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成人的榜样、教学活动的课程、家庭与社区等途径。
(二)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方法有:动作与行为练习、情景演示、游戏、讨论、讲解示范和参观访问等。
第五部分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部委相关政策法规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 年)》
2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3 《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4 号)4 《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25 号)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 23 号)6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 号)(见附录)7教育部《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 号)(见附录)8 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 号)(见附录)9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令第 76号)10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卫妇社发也2012页35 号)二、省委省政府及相关单位政策法规1 省委、省政府《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 年)2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1]21 号)3 省教育厅、省发改革等部门《江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 年)》(赣教发也2011页17 号)4 省卫生厅、省教育厅《江西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赣卫妇社发(2011)2 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 号 (教育部 2001 年 7 月公布)第一部分 总 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