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数学常见问题(15)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5月08日 23:23:34

  33.怎样引导2-3岁儿童认识事物的类?

  认识事物的类,实际上就是认识、辨别事物是否具有某一共同特征,想想我们在认识事物的类的时候,经过了几个环节才完成:先要观察物体,分析这些物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征,接着还要把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最后才是把这些物体按某一特征放在一起。孩子的认识过程跟我们是一样的,这个过程包含了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对发展儿童思维起着促进作用。孩子最初认识事物的类时,在头脑中没有明确的类的标准,不能按某种特征来认识事物的类。他们常常是随心所欲,喜欢把什么放在一起就把什么放在一起,不喜欢的东西就扔在一边,因为这阶段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是笼统的,模糊的。2-3岁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认识事物的类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不妨从识别事物的特征、属性等方来引导孩子。

  认识名称一样的物体:把叫一样名字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把玩具汽车放在一个红篓子里,其它的东西放在绿篓子里;把布娃娃的衣服选出来放在小床上,其它的东西放在柜子里等。

  认识颜色一样的物体:把同样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所有的红汽球放一起,其它颜色的汽球放在另一边;把所有的绿片片放在小盘子里,其它颜色的片片放回盒子里等。

  认识形状一样的物体:把同样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把所有的圆球放在大篓子里,其它形状的球(如羽毛球等)放在旁边;把所有的方手帕放在盒子里,其它的长围巾放在衣柜里等。

  认识用途一样的物体:把同样用途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把所有爱吃的零食放在盘子里,其它玩的东西放在玩具柜里;把所有要穿的衣服放在衣柜里,鞋子放在鞋柜里等。 孩子在认识物体的类时,你可以先向孩子介绍物体的特征,演示给他看,怎么样将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然后再取一样物体,要求孩子从一堆物体中拿出和这个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在孩子将同类物体放一起时,你还可以给他一个小篓子或小盒子放物体,让他从直觉上感觉到这些物体和其它物体是不一样的,不是一类的。

  34.2-3岁儿童可以进行哪些物体匹配的活动?

  我想此时你的心里一定很疑惑:2-3岁的小宝宝话还说不清楚呢,就会进行匹配活动了吗?其实细心的妈妈一定不难回忆起类似于这样的情景:宝宝1、2岁时,当他在图片上或在电视里看到了猴子,他会回到玩具箱那里,把自己的玩具小猴子拿出来,看看玩玩,这就是宝宝理解并表现出的匹配,他已感受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已能将图片或电视里抽象的物体,与自己的实物相匹配了。有这样一个例子,也许能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匹配活动,并能更好地理解2-3岁幼儿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

  快3岁的丽丽把妈妈刚买的许多小蛋糕放在桌上,她拿起小蛋糕一块接一块地闻了一遍,接着笑咪咪地拿起桌边的一盒小樱桃,从里面取出一颗放在一块蛋糕上,再取一颗,放在另一块蛋糕上,不一会,丽丽就把每块蛋糕上都放上了一颗樱桃,她高兴地说:“蛋糕、漂亮!”试想,如果你看到宝宝沾满樱桃汁的小手,和满桌蛋糕屑时,是否觉得宝宝又“添乱”了,然而,就是这种看似添乱的行为,恰恰表现了宝宝对“对应”这个概念的体验和理解,最重要的是丰富了他运用对应的感性经验。因此在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中渗透(注意,不是教,而是渗透)对应的一些观念和内容,有利于幼儿积累一些现代数学思维感性材料。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该怎么做吧:

  (1)利用生活情景自然地引导宝宝体验和感受物体的匹配,如吃饭前请幼儿给每个人分一个碗发一只勺子;回家后,请宝宝给大家每个人找一双拖鞋等,生活的情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匹配活动的理解和掌握。

  (2)挖掘玩具、游戏的匹配内容。宝宝爱玩的各种玩具车中有警车、救护车、卡车等各种车辆,你可提供警察、医生、工人等不同职业者的图片,让宝宝将有联系的图片与车辆相匹配。借助幼儿的玩具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匹配能力,一定会让你的宝宝玩有所得。

  只要你尝试着去理解自己的宝宝,做个有心人,你就一定不难发现生活中有丰富多样的匹配活动,特别友情提醒:当你看到宝宝在“添乱”时,一定要先看看再行动,也许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能给你带来宝宝成长的惊喜。

  3-4岁 数和量

  35. 3-4岁儿童可以学习哪些有关数和量的知识?

  3-4岁的孩子,对于物体外在的明显特征已有了较好的感知能力,而且还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果给他一把豆子,其中有蚕豆、有黄豆、有红豆,他很容易就能把不同品种的豆子区分开来。幼儿具备了物体分类的能力,说明他们已能概括(抽象)物体的共同属性,这为他们抽象出同类物体的数量特征提供了前提,是认识数量的准备。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对应能力有了很好的发展。一般来说,3岁半以后是对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对应能力的发展也是儿童学数的重要前提。它意味着孩子在点数物体的时候能够做到“手口一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口中数的快而手点的慢,或者手点的快而口数的慢了。同时,它也意味着孩子开始能够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判断出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了。这时你可以教孩子学习一一对应比较5以内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要知道,孩子一旦掌握了“一样多”的概念,就意味着孩子踏上了形成数概念的征程。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