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数学常见问题(30)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5月08日 23:23:34

  1、 应注意分类材料的差异性:孩子生性活泼,常常把自己的房间玩得乱七八糟,父母会请孩子把房间的物品分类收拾好,可孩子会感到无出下手。分类材料差异越多,儿童分类难度越大,作为成人要有意识把握好材料的差异性,做到有利于儿童进行分类活动,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如:积木游戏时,材料中必须有大正方形积木、小正方形积木、大的非正方形的积木(如大的三角形的、大的圆形的等)至少有三种,这才有利于儿童正确分类。

  2、 鼓励孩子听清、记住分类标准:由于孩子年龄小,有时在分类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会忘记成人的指令。开始时,成人可以跟随孩子,在寻找时提醒孩子按两种特征分类,孩子分好后应大力赞赏、树立其信心。经过一段时间,可请孩子重复成人的指令,帮助孩子加深记忆,从而顺利完成活动。

  3、 启发儿童仔细观察,独立思考: 面对分类材料,成人要启发儿童仔细观察,分辨分类对象的特征,从中搜取出符合指令特征的物体,在思考时可引导孩子按特征逐一筛选。如玩积木一例中,可先找大的积木;再在其中挑选正方形积木,或先找正方形积木,再在其中挑选大的……

  不管怎样,在孩子活动过程中不断鼓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是帮助孩子完成活动的重要因素。

  70.4-5岁儿童可以进行哪些排序活动?

  4-5岁的儿童,在感知物体量的差异方面,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不仅能准确地区分差别明显的物体的大小和长短的不同,而且开始能区分5个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等差别不太明显的物体。因此,4-5岁的孩子开始能够真正尝试着进行排序活动。

  按照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排序是这一年龄儿童学习排序的主要内容。儿童通过排序,可以理解量的差异及其传递性、相对性,并逐渐在头脑中建立起序列的观念,对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很有意义。但是,由于4-5岁的孩子尚未在头脑中建立序列的逻辑观念,因此他们在完成排序任务时,大多采用尝试错误的方法,而不是通过逻辑的方法。而我们让孩子学习排序的目的,也就是让他们通过尝试、比较,积累一些具体的感性经验,最终形成抽象的逻辑结构。

  在教孩子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时,可以从5-6个物体开始,逐步增加数目,以提高难度。儿童比较容易感知和比较的量是长短,我们则可以从长短排序开始,逐步引入厚薄、宽窄等排序。在具体的指导方法上,不宜直接教给孩子怎样排序的方法,而应让孩子自己尝试、探索和发现。

  除了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按变化规律排序”的活动。这个年龄的孩子观察力和判断力正在逐渐提高,他们能发现物体在某一特征上的差异及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按确定的特征规律进行排序,比如一个草莓、一个枇杷、一个草莓、一个枇杷……这是“一一”规律排序;或者一颗方扣子、两颗圆扣子、一颗方扣子、两颗圆扣子……这是“一二”规律排序。待孩子熟悉以后,还可以呈现更多、更复杂的规律。

  71.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做到很快地给物体排序?

  对成人来说,给物体排序确实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活动。因为成人的思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其综合能力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你可能不知道,对孩子来说,排序却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完成一个排序任务,孩子的思维至少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观察。当你给孩子三个套碗,让他“把三个套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时,你会发现孩子会用手摸摸这个碗、摸摸那个碗,有些心急的家长可能立即会催促孩子快一点动脑筋按顺序排。不要以为孩子这是在耽误时间,其实他正在进行排序活动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观察,这可是孩子进行排序活动所必须经历的认知过程,他们只有通过观察,找出三个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这些碗有大小不同的差别,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序。

  二、比较。孩子观察后,目测出这三个碗有的大、有的小;接着,你又会发现孩子不停地摆弄着三个碗,一会儿把两个碗叠在一起,一会儿又把三个碗叠在一起。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他们在比较三个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要知道物体顺序的排列是建立在物体比较的基础上的。

  三、判断。根据比较的结果,,孩子判断出三个碗中哪个最大、哪个比较大、哪个最小。

  四、讲述。在进行了比较后,孩子经常会一边摆弄三个碗,一边自言自语:“从大到小排?……”这是孩子在对你提出的排序任务进行思考,确定排序的起点和方向,第一个应放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呢?从左往右排,还是从上往下排呢?而后你的孩子才开始把三个碗放在各自合适的位置上。

  以上这三个过程并不是一次就能顺利完成的。在整个排序过程中,这三个步骤不断重复循环,试想每一次排序需要经历以上三个较复杂的环节以外,还有孩子的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在排序时时常会发生各种错误,需不断地调整、修正,这些都需要时间。要知道,所有的思维和动作过程全部完成了,排序任务才真正完成。经过了这么多的环节和步骤,我们也许不能再说孩子的动作慢了。事实上,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我们不必追求孩子操作的速度,而更应注重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所积累的学习经验。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