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数学常见问题(20)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5月08日 23:23:34

  通常,我们在教孩子认识三角形时,会选用尖角朝上的等边三角形做原形,来帮助孩子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由于孩子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刻板性,他们往往会认定只有这种形状的三角形才是三角形,而别的类型的三角形则都不是三角形。这是对三角形内涵认识的窄化。因此,在教孩子认识三角形时,有必要给孩子提供三角形的多种变式,所谓变式,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孩子更准确地掌握概念。例如,在认识三角形时,既要提供标准形式的三角形,也要提供非标准形式的三角形,即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尖朝下的三角形等,帮助孩子认识这些图形尽管长得有些不象,但它们都是三角形。在对各种各样三角形变式的认识中,逐渐地区分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45. 3-4岁儿童除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是否可以再教他认识其他的图形?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3-4岁的儿童能够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特征。很多家长发现,这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么,除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外,是否可以再教他认识其他的图形呢?答案是肯定的。

  儿童最容易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图形,这是儿童几何概念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图形的特征比较明显,易于为儿童掌握,同时它们在儿童的生活中比较常见。

  但这并不是说儿童就没有可能认识其它的几何图形。其实,儿童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只要家长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积极加以引导,完全可以帮助儿童认识更多的几何图形。

  在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

  首先,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要建立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在生活中渗透几何图形的认识,而不可专门地教他们认识。例如,我们可以在散步的时候,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他们玩“找图形”的游戏等。

  其次,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要建立在辨认和比较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孩子比较圆形和“扁扁的”圆形,由此告诉他们“扁扁的”圆形就叫做椭圆;比较“方形”和“长长的”方形,由此告诉他们“长长的”方形可以叫做长方形。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当然,如果孩子记不住“椭圆”的名字,而是称其为“扁扁的”圆形或者“扁圆”,家长也不要急于纠正他们。要知道,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能够敏感地区分不同图形的特征比起记住它们的名字更为重要。

  46. 3-4岁儿童能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吗?

  上下、前后、左右是反映物体空间关系的基本概念。孩子对它的认识遵循着一定的先后规律,即先上下、后前后、最后是左右。这是由方位本身的复杂性和孩子思维的发展水平,尤其是思维的相对性决定的。如前所述,空间方位具有相对性,确定某个物体的方位关键在于以什么为参照物,某一东西可以说在地上,也可以说在桌子下,可以说在电视的左边,也可以说在书桌右边,这样的表述都是对的,都可以帮我们准确定位物体。但是,这些方位本身具有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天为上,地为下,上下的标准一般不会改变;前后和左右的标准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会随着自身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如某一物在我的前面,当我转过身时,这一物体就不在我的前面,而是在我的后面,某一物在我的左边,当向左转身90度时,就在我的前边,当我转身180度时,就会在我的右边,当我向左转身270度时,就在我的后边,因此前后、左右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学习起来较上下要难一些。前后和左右相比,左右又要难于前后。因为一般情况下,脸为前,背为后,无论怎样转身,只要脸相对的物体就在自己的前面,背对的物体就在自己的后面,这一标准也比较明显,永远不会改变。而左右的区分就更难了。

  因为人的身体是对称的,左边和右边的身体部位没有明显的特征差异,也就是说两只手从视觉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差异的。所以,成人通常会告诉孩子“端碗的手是左手,拿勺子的手是右手”。而孩子即使知道了这一点,也只是认识了自己的左右手,而不可能真正理解左右的空间关系,更不能以别人为中心来判断左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4岁的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上下方位关系,逐渐开始认识前后方位,但基本上都还不能认识左右方位。所以,如果孩子记不住左和右,家长并没有必要着急。

  数理逻辑经验

  47.为什么我的孩子在给片片分类时,一会儿按照颜色分,一会儿又按照形状分,却不能坚持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正确地分类?

  家长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当孩子面对一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片片进行分类的活动时,一会儿按照颜色分,一会儿又按照形状分,却不能坚持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正确地分类,分了半天也没分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也许会联想到,当我们在公园里兴致勃勃地引导孩子看各种美丽的花时,孩子的视线却跟随蝴蝶跑掉了;和孩子说好了到超市去只买牛奶,可真正到了超市,孩子又想买巧克力,又想买彩笛卷,还想买棒棒糖……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样的道理,当孩子给既有颜色差别又有形状差别的片片分类时,注意力也容易受到片片不同的差别影响,而不能坚持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但是,明确并坚持分类标准是儿童进行分类活动的必要前提。那么,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怎样去做呢?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