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数学常见问题(3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5月08日 23:23:34

  77.为什么孩子做减法不如做加法熟练?

  加法是求两个已知数的和的运算。每一个已知数都叫做加数。一般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A+b=c符号“+”叫做加号,整个式子读成“a加b等于c”。由此可见,加是运算方法,“和”是加法运算的结果。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a)与其中的一个加数(b)求另一个加数(c)的运算。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一般地可以写成以下的形式:a-b=c,符号“—”叫做减号,整个式子读成“a减b等于c”。 从加法和减法意义看,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减”是运算方法,“差”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实际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学习加减运算时,常常表现出学习加法要比减法容易,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加法先与减法。比如最早的数数就是从小到大。(2)受运算方法的影响,如有的孩子在进行4+3=7的运算时,可运用顺接数的方法来解决,4、5、6、7,4加3等于7;而进行减法7-4=3运算时,要运用倒着数的方法才能解决,而孩子运用倒着数的方法要困难些。(3)更主要的一点,加法是把两个数群合并成一个新数群,在被加数(第1加数)和加数(第2加数)之间无须进行比较,仅在判断“和”的正确性时才涉及三个数群的关系;而减法在一开始就需要对被减数与减数两个数群进行比较,然后又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三个数群关系。由此可见,减法中数群的比较和关系比加法复杂。有实验表明,孩子掌握数群之间的逆反关系要难于等量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孩子在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学习减法时,需具备两个数群关系逆反能力,即需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同时还需要再转换为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部分数。在解决减法问题时,很多孩子常常运用的是加法而不是减法。例如,当你问孩子:“小猫一天吃了7条小鱼,它上午吃了4条,它下午吃了几条呢?”孩子的回答是:“下午吃了3条,因为3和4合起来是7。”由此可见,孩子在学习减法时,思考需要做一个逆转,所以孩子学习减法要难于加法。做为家长可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孩子,运用组成的知识解答加减运算问题,特别要注意引导孩子感知和体验减法中的逆转关系,使幼儿对三个数群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如孩子在学习6-4=2这道算式时,在幼儿回答了得数后,家长可手指算式用应用题的方式进行讲解:即从6个苹果中拿走4个苹果,还剩下2个苹果。

  78.为什么孩子不会编应用题?

  应用题是用文字或语言叙述生产或生活实际中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而要求得未知数量的题目。应用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内容,反映生产或生活的实际事实;二是条件,已知数量及它与未知数量的相互关系;三是问题,要求解答的未知数量。孩子学习的应用题是语言叙述的应用题。

  应用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来源于生活,它以人们熟悉的生活情景表述数量关系,以及要求解答的数量问题。这种寓加减任务于生活情景中的题目,由于其情景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为孩子表象的积极活动提供了素材。孩子借助于头脑中的表象,较好地理解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应用题中提出的问题。加减算式题是以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它既无实物的直观,又无表象作为思考的依托,孩子在理解和解答上都会有一定的困难。

  那么,毛毛为什么能正确地回答妈妈编的应用题——“树林里有3只小鹿,又跑来了1只,树林里一共有几只小鹿?”却给妈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树林里有3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树林里一共有4只小鸡。”——一道有答案,不需要妈妈解答的题目呢?原来孩子在学习自编应用题时,常常因为对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掌握较差,表现出一些诸如毛毛编题时出现的“不会提出问题,直接说出答案”之类的问题:

  例如,妞妞不会提问,编题也不完整。给爸爸出了这样一道题:“妈妈给了我1颗糖,爸爸又给了我2颗糖。”说到这儿,后面就没有话了,她既没有提出问题,也没有把题目编完整。还有的孩子所编的应用题不符合生活逻辑或事物发展的规律。如:“小红上午吃了8个苹果,下午又吃了2个苹果,她一共吃了几只苹果?”

  从毛毛、妞妞编应用题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学习自编应用题是有一定困难的,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能是过高了。为了让孩子对应用题有较好地理解,家长可引导孩子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学习自编应用题。例如家长可以示范编题,妈妈手拿一本书,说:“我有1本书。”再拿2本书,说:“我又买了2本书。”提问:“我一共有几本书?”请孩子模仿妈妈的叙述口述该题。这种方法孩子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同时通过描述应用题,模仿编题,可以使孩子对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有较好的理解,也为孩子以后学习自编应用题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

  79.我的孩子心算10以内加减时总是比别人慢怎么办?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