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
(一)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保护和促进: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给幼儿学习成功的体验和乐趣;避免灌输式学习方式;避免艰深的学习内容。
2、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方式上的改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幼儿的学习。教师的角色;鼓励者、支持者、引导者,而不是指挥者、控制者。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学习持续性发展的条件。包括:注意力集中、克服困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
(二)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和概念。
(四)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扩展研讨,理解幼儿园实施智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问题研讨】
就所调查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环境的材料和见闻,谈一谈:
1、幼儿园各活动区域投放了什么学习材料?儿童在其中进行了哪些活动?幼儿园活动与小学课堂教学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在活动中学习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儿童在活动中有何具体表现?为什么?
【归纳总结】
(四)幼儿智育的实施1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多种多样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和思考。
第四节 幼儿德育一 、设疑启思,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及幼儿园德育目标。
【问题导入】什么是德育?幼儿德育与中小学德育有何区别?
【知识要点】
(一)概念:
幼儿德育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德育的目标:
《规程》对幼儿德育目标的阐述: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概括之:五爱教育、品德习惯、开朗性格三大方面。
二、通过案例研讨,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德育内容。
【案例呈现】
案例1:
儿童作家孙敬修爷爷看到几个孩子在摇一棵小树,便走到小树旁,把耳朵贴在树干上,孩子们奇怪地问他在干什么?孙敬修爷爷说:我听见小树在哭,你们快把它的命根摇断了。幼儿们听了,惭愧地低下头。这以后,几个孩子成了这棵小树的小卫士,常为它浇水,培土。
案例2:
有一天,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他的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便领着这个学生找到了一个雀巢,里边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仿佛自言自语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办法救活他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懊丧。二十多年后,这个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时您严厉惩罚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了,我总觉得自从我打了那弹弓后,世界上的小鸟的啁啾声就少了似的……!
【问题研讨】
幼儿德育包含了哪些内容?幼儿园通过哪些途径对幼儿进行德育?对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有何帮助?应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
(三)幼儿德育的内容:
1、萌发爱的情感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四)幼儿德育的实施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专门的德育活动(谈话讨论、各种实践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1、热爱与尊重儿童2、遵循德育的规律:、3、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4、直观、形象、切忌说教5、注意个别差异第四节幼儿美育一、问题导入,理解相关概念。
【问题】:什么是美育?什么是幼儿美育?
【知识要点】:
(一)概念美育即审美教育。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 、通过案例学习和研讨,理解幼儿园美育目标和内容。
【案例呈现】
案例1:小班音乐活动:《春》
活动目标:
1、感应全曲A段,听辨强弱。
2、在音乐情境体验中,初步感应曲式ABACADABACA。
活动准备:
挂图P4、(草帽7大1中2小、2张小鸟、2张小鱼、1张闪电)图卡、背景图、木鱼槌、水袖、纱巾、手套、软垫,结合语言课本《勤劳的人们》认识春天田野的景象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1、介绍图片名称2、(出示挂图P4)师:春天到了,宝宝带着他的玩具熊到花园里去玩,春天的花园可真美,宝宝好开心。那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呢?(请幼儿依生活经验自由讲述)二、主题赏析1、师:春天会有哪些好听的声音呢?(幼儿依生活经验讲述,教师可结合挂图P4引导幼儿观察春天小鸟在唱歌、流水的声音等)2、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写春天田野景色的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春》,是意大利着名的作曲家维瓦尔第写的。你们注意听听看,音乐里都有哪些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