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课程教案(2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6月11日 09:12:53

  【归纳总结】

  1、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是环境的设计者、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引导者。

  2、教师应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幼儿园(教育)环境是一个大环境,凡是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都应成为教师课程计划中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本班级、本园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同时,要善于利用家庭、社区丰富的资源,促进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合作,共同完成对幼儿的教育任务。

  六、课后作业根据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选择以下任一主题设计一个班级活动区域的环境或主题墙饰。

  (主题:夏天、我们去郊游、热爱我们的海口)第五章幼儿园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课程定义,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2、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3、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能根据幼儿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编制课程。

  4、能运用课程理论对幼儿课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教学准备:教学案例及补充讲授所需的材料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设疑导入,引导学生理解课程概念及内涵。

  【问题导入】

  1、你们理解的课程是怎样的?(或以你的经验谈谈:什么是课程?)2、你们现在学习的课程有哪些表现?

  【知识要点】

  (一)课程的概念理解几种常见的课程定义:

  1、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2、课程是教材;3、课程是教学计划;4、课程是学习计划;5、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6、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和获得的经验;7、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8、课程是学习的进程;【思考讨论】

  以上课程的各种定义关注点是什么?对我们理解的课程有什么启示?

  (二)课程的内涵:

  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体。它不仅包括教育机构中课程表上所列教师有计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有计划组织的和学生自动自发的所有活动。

  【思考讨论】

  课程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表明了怎么样的一种课程观?

  【归纳小结】

  课程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表明了教育工作者已经冲出狭隘的课程观,正在建立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观。

  1、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单是知识能力训练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其他课外活动和自发活动的教育;3、学习不是使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学科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二、通过讲授,使学生从理论上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一)了解我国当代幼教专家对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定义:

  1、卢乐山: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2、王月媛: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经验" ;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4、李季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与教师指导下,为达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程序的学习活动";5、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6、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思考讨论】

  上述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定义有什么不同?体现了哪些倾向?

  学科倾向;活动倾向;经验倾向;计划倾向; 目标倾向;【解读材料分析观点】

  1、幼儿园课程是"活动"。有关课程本质的观点当中,"学科教材说"、"目标说"以及"计划说",要么是其教育价值取向不适合幼儿园,要么是过于注重课程的外在部分或局部,已经淡出了课程研究者的视线。而"经验说"则随着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潮的兴起,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占据支配地位。但是将课程理解为学习经验,由于学习经验的主观性,造成教师不容易把握,教师比较容易驾驭的是学科教材。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可以跳出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在学习经验和学科教材的结合点--活动上来思考课程。

  用活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有其优越之处:一方面,活动具有主体性和对象性,作为活动的两大要素--对象和主体并存在活动当中。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将课程理解为"活动",有利于研究者和教师同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此外,活动自身有一定的存在的形式,教师比较容易把握和控制。同时由于课程具有双重转换性,外在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方式可以通过学习者的活动内化为主观的学习经验,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外化为态度、技能、动作方式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完善、重组和改造。因此课程工作者可以通过活动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也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活动材料来干预儿童的活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经验。另一方面,活动一词更能够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因而更适合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