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学会设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
教学过程:
教法提示教学内容
教师讲解
举例说明
学生自读《指导纲要》
分析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
学生反复阅读各年龄阶段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举例说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求,结合案例分析讲解,培养实践能力
案例分析
设计数学教学片段,模拟试讲,
一、数学的含义
特点: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
1.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
2.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3.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借助于表象的支持
4.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5.符号和语言对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具有关键作用。
6.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充分的练习和应用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解读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四、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
1.量与计量
能区别和说出物体量的差异;并进行分类、排序、对应比较。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学习量的守恒,学习自然测量。
2.数与数量关系
幼儿认识10以内的自然数和0,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和数与数之间
的数差关系;认识序数。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会计数就是数数,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会用数词表示数的结果。初步理解数的守恒。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理解加减的意义,学会10以内口头加减运算,认识加号、减号、等号,能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几何图形:
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和立体图形(如球体、
正方体等),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4.空间方位:
能区分和说出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能按指定方向进行
运动。
5.时间:
能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知道一星
期七天的名称及其顺序;认识时钟,会看整点与半点。
五、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列表对照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小班中班大班
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内容
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一)数学活动设计的类型:
1.认知理解型活动:主要目的是理解有关的数学概念,掌握相应的技能。如"什么是长方形"、"什么叫相邻数"、"认识时钟"等
2.操作游戏型活动:主要目的是运用已有经验,练习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找座位"(序数)、"数字接龙"、"比高矮"、"几何形体分类"等。
3.探究发现型活动:主要是根据目标,解决实际问题。如"等分图形"、"铺路"(按一定规律排序)等。
(二)数学活动设计的方法:
主要有观察、操作、游戏、发现、讲解、演示、示范等具体方法。
(三)有关幼儿数学方面的认知特点
(重点讲解有关数学概念)
教材:P140-144
学生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教学、讲评。重点考察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
七、组织数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明确有关数学的基本概念,对于这些概念要能够用幼儿能理解的但又符合科学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讲解,切忌术语化。
2.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善于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教师要善于搜集各类废弃材料,如冰棍棍儿、瓶盖儿等,饮料瓶、塑料盒等,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使幼儿进一步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要注意材料的使用安全和卫生。
4.教师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动作,了解幼儿的思维水平、对数概念的认知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板书:
第四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 (数学部分)
一、数学的含义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解读
四、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