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2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2月23日 21:05:33

  二、活动区课程模式

  问题1:你观察到的活动室各活动角中各种玩具和材料及设备用品投放情况是怎样的?

  问题2:布置室内环境使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各种材料的主要来源情况怎样?

  (一)活动区和活动区活动

  活动区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

  活动区活动也称区域活动,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他们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并在其中通过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1.活动区活动的特点:

  (1)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自选活动,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

  和能力选择活动的方式和内容,能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要;

  (2)多是幼儿自主活动,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潜

  移默化学习体验成功乐趣;

  (3)多为小组活动,幼儿有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4)活动区以材料、情景及相应活动为中介,通过幼儿直接

  参与操作实现教育价值。

  2.活动区活动的作用: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

  (二)活动区活动的实施

  布置--设计--指导

  1.布置:

  教师依据各个活动区的特殊需要在活动室内确定具体的位置,按照一定的教育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去布置活动区,并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

  常见的活动角区及内容

  社会区(娃娃家、医院、市场、马路等);

  自然科学区(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实验等);

  数学区;

  艺术区(音乐、美术);

  语言区(阅读、故事表演等);

  建构操作区(拼、插、搭、小制作等);

  室外可有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饲养区等。

  2.设计: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意图对活动中的材料和环境进行设计和配置拟定区域的种类,选择活动材料,确定活动内容和基本目标。

  创设活动区的原则:

  (1)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

  (2)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

  (3)活动内容要与目标结合

  3.指导:

  教师首先要向幼儿介绍活动区的内容、材料、使用法法、规则,经过简单的演示后让幼儿自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评估及时引导。

  活动区教育程序包含教师的活动和幼儿的活动,

  教  ───  确定目标               幼

  师  ───  设置环境与材料         儿  ───  自主选择

  活  ───  设计活动               活  ───  操作探索

  动  ───  观察、援助、捕捉        动  ───  交流讨论

  活动区活动的指导

  (1)介绍和引导

  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幼儿建立并自觉遵守活动规则。

  (2)开放和练习

  活动区应逐步开放;给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3)教师的主要任务

  评估各活动区的使用频率,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状况,确定指导方式,进行指导。

  (4)介入方式主要有

  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以幼儿伙伴为媒介。

  [补充资料]

  归纳游戏课程和活动区课程模式的共性,它们都是活动课程模式

  活动课程的特点:

  1.以幼儿的活动为课程中心,取消了上课形式,让幼儿到活动中去学习

  2.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

  3.强调环境材料的重要性

  4.坚持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方法

  5.以游戏为活动教育的基本形式

  活动课程的不足之处:

  1.将课程的本质看作是直接经验的总和,强调幼儿的本能,否定间接经验的教学

  2.强调课程的组织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忽视课程本身的逻辑性和规律性,阻碍幼儿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

  3.强调开放型课程内容,将社会职业以活动作业的形式引入课程,大大削弱了基础知识传授

  4.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活动教学,忽视课堂教学

  分析教师的作用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