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
主要是明确幼儿园教师在每学期初(末)、每月、每周要做的工作内容
1.学期初,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园内情况,教师要制定学期初幼儿发展计划。内容包括: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领域。学期末根据一学期的工作,自我反思班级教学实践工作情况,教师写出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学能力、遵纪出勤、工作业绩等内容。
2.每月初要根据学期目标,将各大领域内容按难易、季节等原则制定每月幼儿教育工作重点。要点是:下一个月的月工作重点要对上月工作中为完成部分进行调整和补充。
3.每周初教师要根据当月工作重点围绕各领域内容制定出周工作安排。内容包括:生活活动、教学重点、活动区、活动安排、户外活动、家长工作等。
建议:教师要在制定每个计划前都会对上一个计划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成功点,并在下一个计划中进行调整。(此部分内容详见第二章的第二节)
二、了解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
1.幼儿的年龄构成
2.幼儿的身体状况
3.幼儿的性格特点
4.幼儿的家庭背景
以上这些情况的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楚。有的可以通过幼儿入园的登记表了解,也可以向老教师询问,也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让家长填写,但主要还是需要通过教师自己的观察及与家长的接触进行了解。了解的越细致越全面,那么对幼儿的因材施教就有了基础和支撑。
三、明确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及要求
通过前文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主要分为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由于年龄班的不同,一日活动的常规要求也不禁相同。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本班各个环节的时间表、活动内容及活动要求。这里的活动要求不仅有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还有对教师的工作本身提出的要求。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在一日活动中的时间占有量上居一日活动之首,这也是幼儿园与其它教育机构的主要区别之一,生活活动对幼儿有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价值:第一,生活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如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第二,生活活动是培养幼儿社会性的主要途径。如幼儿学习轮流、等待、分享、合作等品质的养成。第三,生活活动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最佳时机。如不良习惯的纠正。
生活活动主要有以下环节:
1.入园
2.盥洗
3.值日生
4.进餐
5.睡眠
6.入厕
7.离园
(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径。不同的幼
儿园可根据自己本园的条件开设各种区域。(常设区域及要求详见本书第四章第三节)
1.目标: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的特长得到
更好发展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为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提供环境;学习相应社会行为规范等。
2.幼儿活动:自己选择喜欢的区域和伙伴,熟悉各区域内各种玩具材料的基本玩法,学习一定的归类、整理游戏材料的能力,在活动中与同伴进行协商、合作与分享。
3.教师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创设各种区域并和幼儿一起为区域准备材料,制定规则;观察和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做幼儿区域游戏的合作者、促进者、支持者。
4.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不要过多控制幼儿的游戏行为;将自己"变"成一个孩子,你就能走到孩子们中间去,最终也能走入他们的心中。
(三)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目标:适应集体生活,分享学习经验;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化;在活动中提高幼儿表达、交流思想、相互学习能力。
2.幼儿活动:通过参观、庆祝、运动会、做操、讨论、欣赏、集体教学活动等形式学习各种经验。要求幼儿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如"七会"。
(1)会听:能听懂教师在某一特定情景中提出的任务,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会看:会观察发现环境、材料中提供的可以利用的条件是什么?能看懂蕴涵在操作材料以及图片范例中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操作规则、方法是什么?
(3)会想:建立问题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4)会做:按照已想出的办法,去动手操作、实验、试误,若行不通,还能找到别的办法。
(5)会说:能借助语言整理自己探索认识活动的结果和做法;能相互交流,参加小组讨论,会演示、解释自己的操作结果和过程,并说出原因和自己的方法。
(6)会用: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问题,迁移到生活中去,解决其他问题和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