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成立国际蒙台索利协会,出席了九次国际大会,并担任大会主席。
分别美国、荷兰、印度、西班牙、瑞士、斯里兰卡等国开办师资培训班。
1952年5月6日逝世。
2.蒙台梭利的论著:
1908年,《教育人类学》(是意大利第一本教育人类学著作)
1909年,《运用于"儿童之家"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
--《蒙台索利教学法》,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1914年,发表《蒙台索利手册》
1929年,发表《教会中的儿童》
1934年,出版《童年的秘密》
1936年,发表《家庭中的儿童》
1946年,发表《新世界的教育》
1949年,《有吸收力的心理》
1950年,《儿童的发现》
3.蒙台梭利的主要贡献:
对智障儿童教育有贡献,是提升正常儿童教育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推翻智力不可改变的旧观念
发现成长法则
智力要自出生就设法培养才有提升的效果
将孩子从大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对后世的恒久启示
科学的幼儿教育真正的创始人
幼儿数学教育科学方法的发现
认为儿童是人类和平的导源者
4.蒙氏教育简介
(1)目标:专注、协调、独立、秩序
教育应追求的目标--具有健全人格的儿童
教育的最终目标--理想的和平社会
(2)原则:
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
(尽量避免虚构)
(3)特征:
更聪明: 耳聪目明、视听敏锐、见解正确、
博览多学、语言清楚、举一反三
更出息: 对事有见解、有独立的性格、先求生存、再求发
展
常快乐: 遇事不悲观、不怕困难、乐于助人、无忧无虑
(4)十大特点:
◆ 以儿童为中心
◆ 不教的教育
◆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 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 完全人格的培养
◆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 混龄教学
◆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 摒除单一奖惩制度
◆ 爆发的教学成果
(5) 蒙氏教法的步骤
预备环境、发现意愿、协调意愿、延长工作周期、"观察 实施 记录 发现 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和进步而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实施。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
蒙台梭利观察研究婴幼儿的敏感期有:
1.语言敏感期(0~6岁)
2.秩序敏感期(2~4岁)
3.感官敏感期(0~6岁)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0~6岁)
5.动作敏感期(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0~6岁)
7.书写敏感期(0~6岁)
8.阅读敏感期(0~6岁)
9.文化敏感期(0~6岁)
蒙台梭利沿着儿童敏感期的发展,设计出教育内容:
1.日常生活练习
2.感觉教育
3.语言教育
4.数学教育
5.文化科学教育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学模式
1.有准备的环境:秩序、自由、真实与自然、美感与安全
2.教师
(1)教师的角色
环境的提供者:儿童在环境中发展,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有
准备的环境;
示范者:幼儿操作前,教师应先为幼儿示范教具的操作方法;
观察者:教师应随时观察孩子的行为;
支持者和资源者:教师应在孩子身边,成为孩子情感者支持者和学习活动的最佳资源。
(2)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共同点:
"以儿童为中心
"充满爱心,敬业精神
"尊重儿童,不体罚
"具有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
"严于律己,做示范
"注意发展幼儿潜能兴趣
"重视家庭教育
"创设温馨的环境
"善于评价,改正错误
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不同点:
蒙氏教师传统教师
个案指导,详细记录
正面引导,积极辅导
尊重的多,不作过多干涉
引导者,辅导者角色
让幼儿自由选择支配时间
让幼儿宽松自由,自我超越
心境平和,全身心投入
根据需要创新教具
引导孩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让幼儿放开自我发展平等的爱
爱心,耐心,尊重融于行动 集体巡回指导,一般记录
强调负面行为多
把自己的能力强加给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