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课程的含义
(二)综合课程的目标
1.以综合手段和方法促进幼儿的有意义学习。
2.建立各领域的教育内容之间的自然衔接。
3.综合课程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4.充分利用发挥与主题相适宜的环境及活动区的功能。
(三)综合课程的内容
综合课程的特点是综合,综合是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手段并用,是主体网络或时空交错的体现多学科的综合。
(四)综合课程的组织模式
1.选择主题的依据
2.设计主题活动的流程
(1)列出主题名称、选择的理由和需要的时间
(2)确定主题总目标
(3)拟定主题活动纲要
(4)逐一设计每个活动
(5)检验或评价方案
综合主题的总体设计力求突出主题的序列性、教育的渐进性、教育手段的综合性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板书:
第二节 学科课程模式与综合课程模式
一、学科课程模式
二、综合课程模式
作 业设计主题活动的流程
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第三节 游戏课程模式与活动区课程模式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游戏课程模式和活动区课程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2.理解游戏课程模式的目标、组织形式;
3.了解活动区的创设和活动区活动的指导。
4.提高学生观察幼儿的能力和教育组织管理能力。
重点/难点:游戏课程模式和活动区课程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幼儿游戏和活动区活动的组织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去幼儿园见习,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活动区活动;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游戏和活动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法提示教学内容
复习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种类(包括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联系《幼儿教育学》幼儿游戏的相关知识,理解游戏课程的含义、目标:
学生对照案例分析四种类型的特点、明确活动中幼儿教师的任务
学生回答课前见习作业,根据感性认识概括活动区和活动区活动的含义、播放课件
学生观看各种活动区图片
学生思考:把活动区活动演变成教学活动或采取"放羊式"管理,对不对?
提示:幼儿在活动区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展各种活动时,幼儿教师要根据计划巡回指导。
自然过渡
重点讲解
学生阅读补充资料
观摩幼儿园游戏活动及活动区活动
小结一、游戏课程模式
(一)游戏课程的含义
以幼儿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与培养为核心目标的课程。
(二)游戏课程的目标
1.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
自由游戏是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活动的计划、执行、完成都由幼儿自由决定与承担。
特点: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决定选择材料、伙伴、内容和玩法;
在自由游戏活动中伙伴交往是幼儿的主要交往活动。
2.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以幼儿的自由游戏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把游戏活动的因素渗入到以学科为基础的系统性的教学活动中。
特征:幼儿主动活动,幼儿是活动的决策者、执行者、评价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三)组织形式
1.独自的发现学习
以活动区为依托的幼儿自由游戏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游戏环境。幼儿自由活动时,教师观察并指导。
如案例1《语言活动区活动》
2.协同的发现学习
以一定的问题或课题为中心组织起来的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或从幼儿的游戏和实际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确定课题。
如案例2《架起小圆球》
3.操作性接受学习
在全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增加以小组或个别活动方式进行的操作活动。
基本环节:集中-分散-集中
主要环节:幼儿的分组活动
活动各阶段教师的任务:
(1)开始:以问题为导向引起兴趣
(2)组织和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
(3)最后:教师综合与总结,点明主题,提炼概念。
如案例3《我是小侦探》
4.讲授性接受学习
用游戏的口吻来组织全班集体教学。
特点:用规则游戏为形式编制教学游戏帮助幼儿记忆学习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包括引起动机、讲解演示、练习巩固。
教师的任务是引起和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如案例4《尝味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