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一争论仍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关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界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儿童权利与价值以及教育促进儿童怎样的发展(一)儿童观--关于儿童权利与价值的思考【理论研讨】
1、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如人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力,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儿童观的形成要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
2、几种不同的儿童观。
(1)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2)个人本位的儿童观。"儿童的被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成为该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着标志。卢梭、福禄贝尔、20世纪在美国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
(3) 现代儿童观--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B.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D.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E.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F.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观点辨析】
观点:女孩子没必要学那么多知识,父母教教就行了,所以不必上幼儿园。
【观点介绍】
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二)儿童教育观--对教育促进儿童怎样的发展的思考1、教育功能观的演变。
(1)古代社会以社会发展为主导的教育功能。
(2)近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观的冲突与对立。
(3)现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观的改造与重组。
2、发展儿童主体性--现代教育观的重要内容。
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全面发展或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核心特征。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应该是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
三、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一)教育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教育又受个体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的已有水平出发,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个体发展功能。
(二)教育怎样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三)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教育观1、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教育应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感受;尊重儿童选择;鼓励儿童创造)。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3、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案例分析】
案例1:幼儿园教学活动片段举例。
案例2:多彩光谱计划与多元智能。
幼儿教育不仅应当使幼儿发展,而且应当使幼儿欢乐社会实践:
1、选择一个年龄班儿童进行观察,写一份儿童发展观察报告。分析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2、搜集错误儿童观对幼儿成长造成危害的案例,在全班交流讨论。
第四单元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识记、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树立坚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观。
2、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能层层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
3、识记和理解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4、识记理解并运用幼儿园教育原则来分析幼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