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
A、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提供不同的可操作材料,并使材料蕴涵教学目标,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多种组合操作,力求通过幼儿对材料的自由摆弄实现教学目标。
B、教师应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自主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不必对幼儿的探究作过高的知识要求。
C、教师还应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敏锐地感知幼儿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通过问题情境与开放性问题的提供,促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幼儿的学习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在美工区的墙上陈列着一组为幼儿创设的自我学习的环境:剪衣服。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件衣服的每一个步骤。有不少幼儿就是这样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自我学习的。邵周茗来到了这里,拿起了手工纸和剪刀……"烦死了!烦死了!"邵周茗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听见了走过去说:"剪坏了吗?你只试了三次,上次老师可是试了五次,第六次才成功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衣服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邵周茗又开始了第四次尝试,她先是走到墙边,把图示翻开看了看,再回到座位,拿起了剪刀。纸张在她手里不停地翻转,她似乎无法确定应从哪一边入手。终于,她动手剪了,这次,是从对折纸开口的一边剪的,这也就意味着她的衣服不再一分为二了,只是在衣服的袖口上出现了一个小缺口,表面看来她己经接近成功,她自己也显得非常意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于是我便鼓励她:"真棒!只有一个小缺口了,你再试一次,连小缺口也没有行不行?" "行"她非常肯定地回答。尝到成功滋味的邵周茗心情好得很。这次她下手后速度很快,剪刀"咔嚓"飞舞起来,而就在即将剪完最后一刀时,她突然意识到手中的衣服又被一分为二了,于是她马上刹车,这回她剪出的衣服只剩顶端一线相连了。她用眼睛望着我寻求帮助,我对她说:"剪出来的衣服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把墙上的样子拿下来仔细看看。"邵周茗接受了我的建议,将墙上的图示拿下来仔细研究,还把对折的图示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找准了方位,特别小心地剪下了第一刀,最终当然是剪出了一件完整的衣服。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
(3)归纳小结:教师希望幼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在他们碰到困难或准备放弃时,教师要引导、激励他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组织形式多样化回忆:幼儿园教学有哪几种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讨论: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的是什么形式?(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能否替代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为什么?(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原则,促进全体幼儿得到更大可能的发展,要求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结合)【理论研讨】
(1)小组教学的组织A、教师在应成为观察者、支持者与合作者,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效地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成功。
B、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小组教学目标以及分组的原则。分组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C、建立必要的纪律和规范,使小组活动朝期待的目标发展。
D、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随时调控,确定对不同组的指导策略和指导的先后顺序等。
E、在小组活动结束时,一般还应该针对各组活动的情况进行集体讲评。
(2)个别教学的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实施个别教学,并试图找到和每个幼儿相互交流的特殊方式,以满足每个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4、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问题讨论:为什么幼儿幼儿所学习的内容最好是有联系的、综合的知识?教师如何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因为幼儿在生活中知识的运用是综合性的,同时教师应注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因此,教师应挖掘每个活动素材中所蕴涵的各种教育因素,力图在一个活动中促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案例讨论:在前面散文诗《听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怎样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散文诗《听雨》讲述的是在下雨天里,蝴蝶妈妈引导自己的孩子--一只无聊的小花蝴蝶从倾听雨声中得到快乐的事情。在引导幼儿欣赏这篇散文诗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幼儿感受优美的语言(语言),又可以培养幼儿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还可以鼓励幼儿倾听不同的雨点声以及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增强其听力,增进他们对声音的认识(艺术、科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