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放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的录像片段片段一:某小班幼儿的盥洗活动片段二:某大班幼儿的入园活动2、录像讨论: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对幼儿提出了什么要求?教师的指导重点是什么?活动组织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
(1)在盥洗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学会洗手和洗脸的正确方法,教师先进行了示范讲解,然后个别指导幼儿,尤其注重能力较差孩子的指导。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教养成孩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在入园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有礼貌,会主动陈述要求,教师事先准备了幼儿活动的材料和玩具,对幼儿进行晨检,组织好幼儿的活动。但教师很少与家长沟通,对幼儿在家的表现缺乏理解。
四、组织指导日常生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理论研讨】
1、保育教育相结合问题讨论: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主要是指向于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如吃、喝、排泄、睡眠等),那么,生活活动是否仅限于对幼儿生活的护理和照顾?为什么?
归纳总结:生活活动不仅仅是对幼儿生活的护理和照顾,更应发挥教育的功能,注重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2、建立合理的常规(1)日常生活常规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及幼儿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紧密结合。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熟悉行为规则的过程。
(3)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3、生活技能的练习(1)生活技能的训练方法,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选用。
(2)各种生活技能动作,都可以采用分解动作的方法,让幼儿按步骤练习掌握。
请学生上台讲解和演示教师教幼儿穿衣的技能动作,师生共同分析。
【操作练习】
1、操作内容:制订一份中班幼儿一日活动计划2、操作要求:
(1)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一日活动计划。
(2)根据本主题所学的内容,重点是幼儿生活活动的要求和注意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计划,每一个环节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对幼儿的要求和教师指导四个内容。
(3)幼儿一日活动计划中,生活活动的计划是重点内容。
主题二 幼儿劳动教学目的:
1、识记并理解幼儿园劳动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劳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2、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劳动的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组织和指导幼儿劳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
组织和指导幼儿劳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幼儿劳动计划的科学制定教学准备:幼儿劳动的案例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人应从哪一个年龄段开始参加劳动呢?(幼儿阶段)。幼儿可以参加哪些劳动?(力所能及)。
一、幼儿劳动的特点【案例讨论】:为了迎接卫生检查,某大班幼儿教师就安排几位幼儿与教师一起打扫卫生,其中安排两位幼儿拖地,三位幼儿擦窗户,你认为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幼儿的劳动有什么特点?
分析要点:
不合理。幼儿劳动不同于成人劳动,它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骨骼尚未发育完善,不适合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拖地活动,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动作发展不够协调灵活,不适合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擦窗活动。
幼儿的劳动特点:
(一)游戏性幼儿喜欢自己动手参与劳动,但目的性不明确,幼儿是从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劳动,边玩边做,满足于劳动过程中自己的动作,喜爱的是用来劳动的材料和工具。
(二)生活性幼儿劳动的内容是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性劳动。
二、幼儿劳动的教育意义【问题讨论】:有的家长听说孩子在幼儿园要做值日生的劳动,于是对教师说:"孩子那么小,身体的发育还远未完善,是不宜参加任何劳动的,有什么需要孩子做的事情就告诉我,我来帮他(她)做"。你认为这位家长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正确。幼儿完全可以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不重视幼儿的劳动,甚至包办代替幼儿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使幼儿不愿自己动手,更不愿参加为集体的劳动,将会养成幼儿懒惰、依赖、自私的不良品质,幼儿的个性就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
【理论讲解】:幼儿劳动的教育意义1、幼儿劳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1)劳动能增强幼儿的体力,发展幼儿的动作。
(2)劳动是幼儿智育的手段。
(3) 劳动中渗透着美育和德育。
2、劳动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1)劳动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建立起自信,从而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愿望以及自立、自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