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整环境1、案例分析:有的幼儿园为大、中、小班幼儿创设的角色游戏区,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放上几把小椅子,一张小桌子、小床及其他小家具,"三年一贯制",角色游戏的主题与内容没有任何变化。这样的环境创设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因为,新异陌生的游戏材料将引起幼儿更多的探索性行为,没有任何新颖性的游戏材料,不能引起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和练习性游戏。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定期更换和逐步增加游戏材料,使新旧玩具和游戏材料保持适当的比例。
【理论研讨】
(1)调整环境的原因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教育目标、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所以要调整环境。
(2)调整环境的目的使环境保持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
(3)调整环境的要求A、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一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
B、及时调整环境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使环境与幼儿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
(4)调整环境的具体措施问题讨论:教师应在什么状况下,怎样调整环境?
分析小结:
A、如果准备环境有失误,造成环境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一经发现就应马上调整。
如班上幼儿时常在活动室跑来跑去,也许暗示着活动室空荡的地方太多,应加以间隔;如果没有幼儿光顾、或者光顾时间很短的活动角,说明该撤消或重建。
B、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不一,一段时间后,环境对有的幼儿适合,对有的幼儿不适合了,这也需要立即调整。
如玩"百变插塑积木",有的幼儿很快就完成平面图型,教师就应再投放难度大的立体图型,或修改玩的规则。
主题四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
1、掌握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求。
2、能运用环境创设的相关理论评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质量。
3、通过模拟环境创设,能灵活运用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要求及本单元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教学重点: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求;幼儿园环境的评价与创设。
教学难点:幼儿园环境的评价与创设教学准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案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录像;模拟环境创设材料和教室的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情境与录像分析法;操作练习法;合作研究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很多人认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就是指幼儿园内部环境的创设,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同意。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贯彻开放性原则,要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注重家、园、社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一、家庭环境的创设【观点辨析】
有人认为,现在有些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吃的、穿的、玩的和用的都是最好的,总之,这些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真是有福气。
分析要点:此观点是错误的。家庭环境的创设不仅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更应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的创设应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上述做法对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联系,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理论研讨】
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创设良好家庭环境?
1、了解幼儿家庭环境创设的现状。
2、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召开全班家长座谈会。
(2)利用家园栏,向家长介绍创设家庭环境的内容。
(3)请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了解如何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4)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图书杂志。
(5)针对个别家长,进行家庭访谈。
3、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准备物质环境。
(2)给孩子游戏、学习和思维的空间。
(3)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幼儿。
二、社区环境的利用教师与家长应根据教育目标,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引导幼儿在环境中观察和探索,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问题讨论】
教师和家长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归纳小结:
(一)带领幼儿到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科学馆,甚至到工地和农村去参观,增加幼儿对国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二)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加深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三)走出去,请进来。教师可经常带领幼儿到街道、广场、新村、小区去散步,还采用"请进来"的形式,利用社区人力资源的独特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