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应侧重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并引导幼儿进一步美化自己的结构物。
【操作练习】
1、问题提出:请为幼儿园设计一份结构游戏计划,年龄班可自选,要求体现创造性游戏的指导策略。格式与角色游戏基本相同。
2、分组设计方案。
3、在游戏和玩具教室练习结构技能,模拟结构游戏。
四、表演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理论研讨】
1、表演游戏的含义: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内容、情节、角色,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问题辨析:表演游戏有角色表演,它与角色游戏和文艺表演没有区别。
3、归纳小结: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一样,都是幼儿扮演角色的游戏。但是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均来自于文艺作品,而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印象。
表演游戏与文艺表演一样,都是以文艺作品作为表演内容的。不同的是表演游戏是幼儿主动的活动,带有自发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增减情节、角色、对话及动作。文艺表演则是在教师组织下,严格按照作品的情节和语言进行表演,学习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
由此可见,表演游戏具有如下特点(1)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2)表演游戏是幼儿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游戏(3)表演游戏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它是幼儿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2、学生讨论:请问这是表演游戏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教师会怎样组织指导"小乌龟开店"的表演游戏。
3、归纳小结:要点(1)这不是表演游戏,它没有体现表演游戏自主性、创造性和自娱自乐的特点。
(2)先要帮助幼儿熟悉"小乌龟开店",充分理解"小乌龟开店"的内容。掌握作品的主题及情节的发展,体验"小乌龟开店"中角色的语言与动作特点,激发幼儿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感情,引起表演的欲望。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充分地表现"小乌龟开店"中角色的动作和对话,要求每个幼儿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独特的表演。
(4)让幼儿自愿分组、自由地玩"小乌龟开店"的表演游戏,教师可予以适当帮助,但不干涉幼儿自由的表演。
4、问题辨析:有人认为,只要是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可以让幼儿玩表演游戏。
5、归纳小结: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一定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幼儿不能理解。
其次,作品内容要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习惯,反面角色过多,打斗场面过多的作品不宜表演。
第三,要具有一定的表演性。有适合表演的动作;有集中的场景;有起伏的情节,并按一定主线发展,重点突出,枝蔓不多,引人入胜,易于表演;角色对话有适当重复,易于用动作表演。
【操作练习】
1、问题陈述:请从《儿童文学作品集》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可以让幼儿玩表演游戏的作品,说明其适合的年龄班和选择的理由,并设计一份指导方案。
2、归纳小结: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点是(1)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幼儿能理解而又适合表演的作品(2)帮助幼儿熟悉文艺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内容(3)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作品内容(4)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总结: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是不是凡是游戏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呢?正相反,教师的指导在幼儿的游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保证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要把握好游戏指导的必要性、时机和方式方法,否则指导只能成为幼儿游戏的障碍,影响幼儿的发展。
主题四 规则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教学目的:
1、了解规则性游戏的分类,理解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的性质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