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
小结:刚才我们玩了很多的玩具,当用力拉一拉、压一压或者跳一跳后,它们会变形,可是松开后它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就叫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感知物体弹性与力的关系师:再请你们去玩玩那些有弹性的玩具,看看当你用力玩和轻轻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小结:当用力大的时候,弹性就大;当用力小的时候,弹性就小。
3、说说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地方有弹性?
师: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玩具一样是有弹性的?
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讲述4、看多媒体,教师讲解,使幼儿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利用弹性发明的各种物品出示多媒体一一介绍:弓箭、沙发、弹力绳、手风琴、冲气玩具、弹簧床、拉力器等等小结:弹性的用途很多,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弹性的物体,工业、建筑等行业也都需要弹性的物体。
5、发散思维 ,进一步感知弹性师:刚才我们玩了,看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体,现在我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发明家,我们一起发明有弹性的东西,好吗?那么你想发明什么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相互讲述后请个别幼儿讲述小结:你们真会动脑筋,我相信我们的小发明家将来一定能发明出许多神奇的弹性物品。
6、音乐游戏--变变变(2)录像分析:教师在哪些环节运用了口授法?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归纳小结:此活动中,教师基本上在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口授法,如第一、二、三、五环节中的谈话法,第四环节中的讲解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示范法和操作练习法等。
【操作练习】
(一)练习内容: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水的三态"。
(二)练习要求:过程详细;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科学合理。
(三)练习步骤:
1、每一位学生设计一个方案。
2、分组讲述自己的方案,小组互相评议。
3、师生共同总结总结要点:
A、汇总不同的教学方法。
B、分析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
C、总结几种最恰当的方法,提醒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主题四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学的设计要求;掌握幼儿园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
2、能运用幼儿园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运用幼儿园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知识,初步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分析和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分析和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案例;幼儿园教学计划;幼儿园教学录像。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计划--听雨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和喜悦的情趣,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2、倾听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增强对声音的敏感性。
3、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用录音机录下大小不同的雨点声音。
2、雨伞、塑料盆、铁桶若干,沙锤、碰铃、三角铁若干。
3、选择一个下雨天组织此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听雨》,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
2、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景,建议幼儿在雨中走一走,看一看雨点在空中像什么?落在地上又怎么样了?踩一踩地上的雨水,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用手接雨水,说说不同大小的雨点打在手上的感觉。
3、仔细听一听不同大小的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雨点落在水泥地上、草地上、树上、池塘里和雨伞上等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的雨景和听到的雨声以及雨点的节奏画在观察记录本上,自由地和同伴互相交流。
5、教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听雨》,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体验编进诗句并集体朗读。
6、教师播放自己事先录下的雨点声音,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大小不同的雨点声,编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并尝试用声音、动作和一些玩具、废旧物品、打击乐器等表现下雨的情景或不同大小的雨点的声音、节奏。
7、教师从幼儿创编的节奏中挑选一些有特点的加以组合,编成一首节奏乐,并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声音或乐器表现小雨、中雨和大雨呢?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