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以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游戏,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这样就能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别,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分析:此观点是错误的。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是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幼儿园大班以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游戏,这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小学的教育内容有很多不是幼儿所熟悉人和事,幼儿在学习中不能或不甚理解,只能较多地采用机械记忆,幼儿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发展。
提前学过一年级课本的儿童,刚入小学,在学习上似乎比别人好一些。但由于老师讲的内容孩子在幼儿园学过了,孩子就会觉得上课没意思,小动作、说话等行为就会多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由于孩子已经养成了上课不听讲的习惯,学习上后劲不足,这时再想纠正其不良习惯就很困难了。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
(四)加强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某班幼儿升上大班后,经常有家长不放心地向老师询问:老师,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怎么还不教孩子多写一些字?怎么不教孩子学拼音?怎么不教孩子做数学题,怎么不布置家庭作业?孩子整天在幼儿园玩,孩子上小学后能否适应?……2、分析讨论:假如你是大班的教师,你将怎样面对家长的迫切要求?
3、归纳总结总结要点:
教师不能盲目顺应,而是要召开家长座谈会。教师指导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升学,并细致地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幼小衔接工作。家长的顾虑消除了,并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从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各方面做准备。
问题讨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相互配合?
可以在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认识小学的环境:教室、操场、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参观一年级小学生的一些活动:上课,少先队活动等;与小学生联欢,与幼儿园上届大班毕业生见面和谈话,以激发起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准备。同时,改变幼儿的作息制度以适应小学作息制度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逐步具有小学的某些特征,如设立黑板、桌椅成排摆放、减少游戏角等;召开幼儿升学庆祝会或幼儿毕业典礼;指导家长为幼儿购买书包、铅笔等幼儿入学时必需的文具用品等。
【操作练习】
1、要求:四人一组设计一份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2、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活动方案,互相交流学习。
3、实习时实施第十二单元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和内容,掌握家园合作的方式2、了解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掌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3、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教学重点:
1、家园合作的方式2、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教学难点:
1、家园合作的方式2、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教学准备:家园合作案例、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光碟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课时:3课时主题一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与家庭为什么要合作2、理解家园合作的内容、原则,掌握家园合作的方式3、初步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教学重点:
1、掌握家园合作的方式2、初步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教学难点:
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教学准备:家园合作案例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冰冰的妈妈是医院的一位名医生,幼儿园开展"医院"主题活动时,请来了冰冰的妈妈来讲解医院中各个部门的职能,给幼儿展示并介绍各种常见的医疗器具,以及到医院就诊的注意事项,和小朋友一起玩起了"医院"游戏,幼儿参与"医院"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增长了不少见识。请问此家园合作具有什么意义?
2、分析讨论3、归纳总结总结要点:
①家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使幼儿园从家长那里获得人力、物力的支持。
②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家长密切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家长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更好地认识自己孩子的特点,同时,也使幼儿有机会了解自己的父母亲的工作与"本领",对家长产生敬佩、尊敬的情感。家长和幼儿一起为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收集资料、实地观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都促进了亲子交往,密切了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