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应在幼儿教育内容中反映出来。
(2)应该根据家庭与区域环境的文化水平状况设计幼儿教育,组织幼儿教育。如适应儿童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致力于提高家长文化水平与育儿观念的教育。
(3)我国幼儿教育也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播,不断收入新文化(知识、观念、技术等),丰富教育、改善教育。例如电化教育手段的利用。
(4)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也应根据国情、乡情和儿童水平来选择文化。
(5)应不断地改革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
【案例介绍】
幼儿园活动录像:福建高甲戏欣赏--"群丑献艺";江苏地方戏欣赏--"俏花旦"。
(四)人口因素1、什么是人口。
2、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2)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3)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
【案例分析】
案例1:2001-2008年高考学生数量的变化极其带来的高考招生政策等的变化。
案例2:1992年出现的中国"猴年生(孩子)羊年不生(孩子)"现象给未来我国的经济生活、住房、供应以及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速度快与慢,关系普及教育中战略重点是量的发展还是质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人口低速增长,教育规模可以小,经费可以节省;人口增长速度跳动过大,则对教育规模和经费产生影响。
3、我国人口与幼儿教育。
(1)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又将临第三次人口高峰,预计本世纪初人口增长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一较大的冲击,各地区要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幼儿教育之准备。
(2)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一一优育-一一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幼儿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与教育开始。
(3)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形式,发展适应农村的幼儿教育,如河北省滦平县的幼儿教育,形式有中心幼儿园、混合班、学前班、儿童辅导站、学校及家长活动站等。
(五)家庭与社区因素1、家庭与幼儿教育【问题讨论】
问题1:从自身成长的经验来谈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问题2:你认为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分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教育为人的终身教育、全程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的潜移默化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持续性;家庭生活和教育交织在一起;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
2、社区与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孟母三迁"的故事。
分析:社区是一定地域内居住相近的家庭逐渐形成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的基本群体。社区在各个家庭间架起互助、交流、联系的桥梁,在一定意义上邻里是一个小而复杂的社会。社区友善的邻里关系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在与邻里中的长辈和同伴接触中,可学习人际交往。同时,在邻里生活的熏陶下,可使儿童增长见识,懂得事理。
【社会调查】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一份幼儿教育价值的社会调查问卷,利用周末到城市街道进行问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2、调查一个工厂或一个街道居委会或一个村的幼儿社会教育发展与变化的情况。具体分析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制约,以及幼儿社会教育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主题三 幼儿教育与现代社会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现代教育的特点。
2、会运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家庭和个人宣传幼儿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学准备: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
教学重点:现代教育的特点教学难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幼儿教育的冲击与挑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现代社会的特点【理论研讨】
(一)整体化趋势:现代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多学科交叉的横向联系使得现代社会,无论是生产方面,还是社会生活方面,彼此之间互相连接,互相适应,互相影响。整体化趋势使幼儿园与高科技部门接壤,打破了各部门各自封闭的状况。
(二)变动性、革命性趋势:变革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些变革首先反映在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急剧增加上。
(三)现代化趋势:对于现代化的标准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描述。
问题思考: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二、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现代教育传统教育精髓弊端教育民主性(世俗化、普及性和平等性)。注重系统科学的传授。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纵向知识体系学习,轻知识的横向联合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