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讨论: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美育活动达成了什么目标?进行了什么内容的美育活动?采用了什么途径?在实施幼儿美育时哪些方面做得好?
3、归纳总结总结要点:
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使幼儿体验了欢乐愉快的情绪;通过幼儿创编舞蹈,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进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和创造为内容的美育活动采用的途径是艺术教育做得好的方面有:注重面向全体幼儿;注重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体验美;注重培养幼儿表现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王老师开展中班美术绘画活动,绘画的内容是美丽的春天,老师首先示范,先用铅笔画大树、花、小草的轮廓,然后上颜色,老师示范完后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纸、一盒水彩笔,要求小朋友模仿老师的画画,然后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最后老师讲评,表扬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批评不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最后老师把按老师要求画的画展示在活动室里。
2、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美育活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为什么?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3、归纳总结总结要点:
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积极方面发展,特别是幼儿情感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美育受重理智、轻情感的倾向影响,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
此艺术活动中,没有充分地利用艺术这一媒介去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比较偏重于追求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关心幼儿作品是否达标,;不重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不重视幼儿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师应重视幼儿画画的快乐。
【实践操作】
实施改进后的绘画活动"美丽的春天"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反思,师生共同评价。
【案例分析】
1、观看大班舞蹈欣赏《苗鼓》(VCD)。参考教案为:
大班舞蹈欣赏-- 苗鼓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湘西"苗鼓",感受苗家人民的热情、奔放。
2、在感受"苗鼓"动作、鼓点富于变化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现。
3、学习典型的"苗鼓"动作。
活动准备:
1、向幼儿介绍苗族的风俗风情;2、苗鼓一面;3、与幼儿一起自制鼓棒;4、音乐磁带、影碟、VCD、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用简单的苗语问候。
2、出示实物苗鼓,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苗鼓。
3、播放VCD,欣赏 "苗鼓"表演。
(1)初步感受舞蹈的欢快情绪。
(2)引导幼儿发现"苗鼓"的特点。
4、教师表演"苗鼓",引导幼儿学习典型的"苗鼓"动作。
5、鼓励幼儿自由寻找身边物品假想成苗鼓,即兴表演。
6、分男女两组进行比赛,推选"小小苗鼓王"。
2、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活动有哪些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怎样改进?
3、师生归纳总结总结要点:
优点:注重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幼儿直接感受美,注重面向全体幼儿,注重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使幼儿体验了欢乐愉快的情绪;注重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不足:幼儿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不够。
【实践操作】
1、针对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并模拟实施2、对模拟实践师生进行评价。
第六单元 幼儿园课程教学目标:
1、识记课程、幼儿园课程、课程设计概念;了解几种常见的课程定义;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2、会针对幼儿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编制。
3、能运用课程理论对幼儿课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
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教学难点:
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教学课时:2课时主题一 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及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对幼儿园课程涵义的理解教学难点:课程的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教学准备:补充讨论所需材料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对课程的理解【教师讲解】
课程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热点,但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并不一致。
给出课程理论中的几种常见课程定义。
(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