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纵向深入--认真读书,勤于思考,钻研幼儿教育学理论【参与学习】
问题搜集:请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总自己所搜集的材料,归纳本组所找到的幼儿教育中的焦点问题。
班级发言: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发现,同时,教师汇总各组的发言。
问题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你对幼儿教育学的理论有何看法?
归纳总结: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须首先用理论武装自己。一方面,幼儿教育学已积淀一定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还有很多理论尚不成熟,因此,我们可以将本课程的学习和幼儿教育的研究相结合,更好地充实和发展幼儿教育学。
在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中,有以下一些是需要重点钻研和思考研究的,也是同学们学习本课程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教育与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游戏;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如何合作;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等。
二、横向联合--联系幼儿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一)联系幼儿教育实际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
【案例分析】
案例陈述:中班歌唱活动"迷路的小花鸭"片段。
分析讨论:从教师行为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并对因材施教有感性认识。
【归纳总结】
教育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要深入领会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就必须接触实际,用理论解释幼教实践现象或用理论指导不同情境下的幼教实践。因此,根据学习需要,我们应经常下幼儿园见习、实习,开展调查研究和各种专业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会。
观看录像:高年级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片段。
(二)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理论研讨】
从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看它的相邻学科:
幼儿发展-→生理学、心理学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各领域教育、语言学、数学、艺术学等儿童观-→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资料索引: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思考。
(三)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1:某家长冲进园长办公室,气冲冲地质问园长:"我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每天布置家庭作业,要孩子们背3首古诗,做30道计算题。你们幼儿园为什么不做?"案例2:某家长说,国外的东西就是好,国外的幼教肯定没错。我帮孩子选择幼儿园,就看它是不是弄了国外的理论。
分析研讨:
在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尤其应注意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学习幼儿教育学,发挥幼儿教育学的鉴别和引导作用,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一是国外幼教理论的引进与本土化问题;一是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认识问题。
【操作练习】
在班级交流自己对学习《幼儿教育学》的认识,拟订一份学习计划。
第二单元 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
1、识记影响幼儿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了解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理解幼儿教育与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家庭与社区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现代幼儿教育的特点;会运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家庭和个人宣传幼儿教育的社会功能。
4、在充分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的基础上,能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并对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所思考。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影响幼儿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学课时:6课时主题一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
1、在了解幼儿教育的历史形态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幼儿教育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
2、感受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所思考。
教学准备:《百年幼教》电视录像片;CAI课件(古今中外教育家论学前教育,各个时期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的照片);请各小组的同学分别查阅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做好发言准备。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的历史形态教学难点: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参与式学习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一、幼儿教育的产生【理论研讨】
(一)幼儿教育的产生幼儿教育是种社会现象,有人类社会,便出现幼儿教育。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1、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1840年,福禄贝尔和他的"幼儿园"。
2、我国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1903年,湖北幼稚园。
提问思考:为什么有人类社会,便出现幼儿教育,而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直到近代才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