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100)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1:35

  1.幼儿参与音乐的积极态度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无论欣赏他人,还是自己表演,都会有情感上的共鸣,能积极地投入音乐情境,而非机械地参加活动。

  例如,幼儿能根据音乐要求,主动参加简单的创编活动;学会在集体合唱中自我控制音量;自己检查音准、节奏是否正确;自己判断舞蹈动作是否协调一致,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积极态度的表现。

  2.初步的音乐才能和音乐能力指导恰当的音乐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才能和能力,从而为幼儿参与审美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音乐才能音乐才能最基本的,是指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表象能力。音乐才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和教育因素。合理的符合幼儿特点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较好地发展和提高幼儿的音乐才能。

  ①旋律感。指感知音高运动的情绪表现的能力。经过训练,大班幼儿可以准确把握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性质的情绪。

  ②节奏感。指感知音乐节奏的情绪表现力以及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例如,通过组织《建筑之歌》的音乐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旋律的坚定有力,学习用精神抖擞的情绪来演唱。加之配合搬、运、砌等模仿劳动的动作,使这首歌的演唱在强烈的劳动节奏感中表现出积极的劳动热情,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③音乐表象能力。对幼儿而言,指能再现已熟悉的音乐作品,即能随意唱出学过的歌曲和熟悉的乐曲。

  (2)音乐能力音乐能力包括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等五种能力。其中感受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

  ①音乐感受力。指幼儿在听音乐时,积极地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进行有关的联想和想像,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例如,幼儿在听了舒伯特的《小夜曲》之后,会感到这首曲子的优美和宁静,觉得很舒服,并产生许多联想:周围很安静,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在轻轻地唱歌;窗外有月光,有花香,风儿在轻轻地吹;夜深了,天空中有星星,美丽的仙女们在天上飞;等等。幼儿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音乐的内涵。

  ②音乐理解能力。指理解音乐艺术表达思想情感的特有形式和手段的能力。要求幼儿理解的音乐表现手段是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旋律进行等。

  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彼此影响。幼儿对能感受的音乐作  品,更易于理解其中的各种表现手段。同时,只有在理解作品有关表  现手段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感受音乐。例如,欣赏乐曲《小鸭的  舞》中,运用了上下行复倚音模拟鸭子走路;用重复和弦音表现鸭子  的叫声;以颤音等旋律进行的特点表现鸭子游泳、跳舞。幼儿在理解  了"复倚音"、"重复和弦音"、"颤音"等音乐表现手段之后,才可能更准确地感受该乐曲的丰富内容。

  ③音乐表现力。指运用相应的知识技能,有感情地表演音乐作品  的能力。它包括唱歌技能、舞蹈技能等。

  ④音乐创造力。指培养和鼓励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造性地表演音乐教材,尝试自己用音乐表达其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活动的形式很多。诸如为歌曲增编歌词,自编简单的歌曲,自编简单的律动和节奏型等。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现代社会对人的创造性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创造力是创造力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善于在音乐活动中去发现幼儿的点滴创造性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对于有音乐活动经验的幼儿,教师可以启发性地提出要求,让幼儿结合自我生活经验,设计音乐表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活动。综上所述,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接触到各种性质、不同风格和体裁的音乐作品,蕴育着初步的审美观点。而音乐才能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则丰富和发展了幼儿艺术审美的内容和能力。在有目的的音乐活动中,幼儿能够形成鉴别音乐内容好坏、音乐格调高低的能力,并为其今后的艺术趣味和情操奠定基础。因此,音乐与幼儿美育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