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138)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1:35

  2.认知的发展。包括智力、数概念、自然概念和语言的发展。

  3.社会性发展。包括品德行为、情感与态度、社会交往和个性特征。

  (二)内容评价包括对数学教育活动、语言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活动和音乐教育活动等的评价。这里是指对上述七个领域中的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具体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分析它(它们)是否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学习。

  (三)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一般从对幼儿、教师、环境、材料等方面因素是否积极调动及达到的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评价。

  1.活动是否符合幼儿身心状况、时令季节、偶发事件及阶段教学目标的需要;2.幼儿能否积极参与活动;3.活动过程和方法能否激起幼儿与环境、与材料或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4.幼儿是否有充分的材料和活动的时间;5.活动是否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6.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怎样?有无过多干预;7.是否达到预期活动目标?这是评价的关键处。

  (四)环境和材料设备的评价包括评价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创设和选择。

  1. 是否和活动目标一致,适合活动内容及符合幼儿的实际特点;2.是否适合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在数量上能否保证活动进行;3.是否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教师是否尊重幼儿;幼儿是否有安全感;4.活动中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材料设备所具有的功能;5.活动区的规划是否适宜,不致产生相互干扰现象;6.活动区内的各种材料是否可供幼儿自由选用;7.材料的摆放是否有利于幼儿拿取;8.材料的布置与收拾整理是否容易进行,是否让幼儿参与布置与收拾整理。

  上述四大方面的评价,都必须以教育活动的目标为核心,通过收集量化的和非量化的评价资料来进行量和质的价值判断,以调整活动目标、活动计划(教案)、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和活动过程等,为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服务。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评价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运行时间分类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或"事实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基础情况,包括对幼儿的智力、技能、行为、能力、个性、情感、态度等等进行诊断,作出判断,为有效制订教育活动计划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一般在教育活动开展前或在学期初进行这类评价。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目的在于及时地作出反馈性调节,从而调整、修改、补充活动的计划、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活动更合理、更完善地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这类评价在教育过程中进行。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完成某个阶段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该阶段教育的结果,对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终结性评价,为以后制定教育活动的计划、设计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如在进行一学期的教育活动后,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就可通过终结性评价来判断教育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促进了幼儿的发展等。然后分析原因,制定以后的活动计划。终结性评价注重教育活动的结果,基本不涉及过程,是事后的评估。

  (二)根据评价的参照体系分类1.个体内差异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某类评价对象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将同一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互相比较。如把某个幼儿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动作发展测试成绩相比较,评价其进步的程度。为了弥补个体内差异评价本身的弊端(如因不作个体之间的比较而容易使被评者产生自我满足,不利于激励适宜的竞争等),故常与相对评价结合起来运用。

  2.相对评价相对评价是在某一类评价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将该类对象逐一与基准相比较,判断其是否达到基准所具备的特征及其程度。如将某一领域的某一个优秀活动过程作为基准,把同领域的活动过程逐一与之比较、评价,达到基准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相对评价所依据的标准,一般应在对包括被评对象的总体范围中抽取出的有代表性样本进行标准化测试后才能制定。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