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1:35

  (二)幼儿活动的主体幼儿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自身,他是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

  1.从活动的结构要素来分析活动离不开对象。然而,如果周围环境中的客观现实作为活动赖以展开的物质要素游离于主体之外,则它往往对活动缺乏真正的意义,或至多只能成为幼儿活动的潜在对象。一个活动从发生、进行、持续到结束,都离不开主体对客体所发出的动作和一系列操作(包括智力操作)。因此,只有幼儿才是活动的真正主宰者。

  2.从活动中主体的能动性来分析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承受或复制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地作用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并有选择性地接受和反映来自客观现实的信息影响,也积极主动地对客观现实施加影响。从而,一方面使外部的、物质的东西向内部的、观念的东西转化,建构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体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影响或改造着客观现实。

  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他们全部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及活动相互协调的根本前提。因此,在活动中只有让幼儿不折不扣地处于主体的位置,才能保证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3.从活动中幼儿存在的差异性来分析如前所述,3~7岁的幼儿具有身心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和共同的主导活动。但因年龄层次不同,使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及身心整体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其活动的水平也必然有高低之分。例如,3~4岁的幼儿,较多地进行孤独游戏;4~5岁的幼儿,较多地进行平行游戏;而5~6岁的幼儿则更多地进行联合游戏。事实上,即使是同一年龄层次的幼儿,也由于各自在发展速度、认知结构特点、兴趣与需要等方面有所不同,而使活动体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性。比如,在同年龄、同类型的自选游戏中,男孩倾向于选择玩沙、玩水游戏,而女孩倾向于选择"娃娃家"游戏。就是在同一活动中,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活动计划、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等等。总而言之,正是活动中主体的差异性,导致幼儿活动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及对活动的选择和展开具有明显的个性化或个别化特征。

  对幼儿活动要素及其特点的分析,揭示了幼儿的活动具有主体性和对象性两大特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还具有过程性这一特征,即幼儿的活动始终是幼儿与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如前所述,这一过程既表现为活动对象以自身具有的性质、特征向幼儿投射信息,发出刺激,或者制约幼儿的活动,也表现为幼儿对活动对象的主动干预、主动反映和主动改造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活动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更有意义,因为幼儿往往满足于活动过程本身。

  第二节 幼儿教育活动概述广义的教育,是指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根据这一定义,无论是有计划的,还是偶然的;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自觉的,还是自发的;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社会的,只要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学校教育。它作为近现代教育活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和可控性最强的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教育活动,泛指以幼儿为对象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例如,通过大众传媒对幼儿进行的教育,由社会文化机构或群众团体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等等,都是幼儿教育活动。狭义的幼儿教育活动,是指由专职幼教工作者根据社会要求,对在幼儿园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一、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幼儿教育活动通常可分为非机构性教育活动和机构性教育活动两大类。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